微信分享图

“奇葩”实践:孩子学美术,家长先考试

孩子学美术,家长先考试

一个从业二十载的儿童美术教育者的“奇葩”实践


汪冏少儿美术工作室


图文/美术报 本报记者 朱杨健


你懂孩子吗
这位特立独行的美术老师叫汪冏,灿烂汪老师在全国的美术教育圈里可谓名声不小,在绍兴是小有名气,也因此有一些家长慕名而来。

  

早在2000年,汪冏就进入美术教育领域,他创办了涂鸦美术坊,后来又开办了白马少儿美术工作室。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汪冏真正在美术教育领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当时的古月美术活动基地成为了绍兴最火的美术教学机构,三层教学楼,15间教室,他不仅教孩子,还培训美术老师,事业蒸蒸日上。
  

可谁也没有料到,“古月美术”在最火的时候,汪冏竟然退出不干了,不干的原因便是他需要去思考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也正是他后来继续教孩子画画但要先考一考家长的原由。
  

那么,汪冏究竟思考了些什么呢?
  

“你懂孩子吗?”初见汪冏,这是他抛给我的第一个问题。
  

在汪冏看来,懂孩子远远要比懂画画来得重要,他觉得很多人并不懂孩子,也不愿意去懂孩子,而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多数美术教学机构宁可选择迎合家长的审美需要,也不愿意选择懂孩子,这让他无比苦恼。
  

他说:“我之所以当时把古月美术关了,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在培训美术老师的时候,发现要教会他们懂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的是假装懂,有的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怎么做,还有的是懂了可宁可不懂,懂了就不能满足大众(家长)的需求,就不能扩大市场,我感觉实在太难了,又不愿意违心地做,只好关了。”


新昌县纸上风筝美术教育学校  


还孩子以自然
那么,怎样才算是懂孩子了呢?
汪冏在研读了无数本关于儿童成长的书籍后,他愈发坚定了自己的理念,那便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在汪冏的工作室,有一排排大书架,上面全是有关儿童美术、儿童成长、儿童心理等有关的书籍,几乎每一本都能找到圈圈画画的地方。
  

“我没有一本书全看完过,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一般都是直接去找答案的。”
  

汪冏的答案是:儿童生理心理认知都有自然规律,一个孩子,三岁是这个样子,六岁是那个样子,十几岁又有一个样子,让三岁的孩子画出六岁孩子的画,然后大家拍手称赞,觉得培养了一个好苗子,这真是一件好事?
  

三岁孩子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就是和六岁孩子不一样的,那是生命构造的问题,为什么三岁孩子画的人总是没有耳朵,甚至没有躯体,因为他看不到。
  

有人说,对呀,看不到才要去教。
  

汪冏说,看不到就是觉不到,不是自己觉到的知识就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就要对儿童(自然人)认知规律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创造环境条件,让儿童自身去感知,什么年龄干什么年龄该干的事。觉到才能悟到,才会有自己的见识。填鸭式的灌输,不能与儿童自身生活发生关联的知识,记住了也就忘记了。
  

教育工作者要从观察孩子入手,了解孩子,就得懂他们每个不同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认知,懂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的真实意义,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廊坊市广阳区牧石美术教育学校

 

请先尊重孩子
即使你不懂,也不要紧,只要你从心里尊重孩子,不以否定孩子来彰显自己,也是可以的,可惜大多数成人无法理解这点,否定孩子者就是自以为是,不了解孩子自然而然做出来的事情才是内心的真实,这世上还有比天真无邪的孩子值得尊重的人吗?
  

汪冏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里,接触了太多的孩子,他发现,事实上孩子远比你想象得要优秀得多,很多时候你只要等着就行了,什么都不用干,静待他们的成长。就像自然界中的花草,有阳光有雨露,它们自己就会开花结果的,你何必画蛇添足呢?
  

但大多数家长不自信,他们总是看不上孩子,觉得这个是错的,那个也是错的,画的画怎么不像?为何画得这么难看?为什么别人的孩子画得好看自己的孩子就画不好?于是开始指责孩子,是不是不认真?是不是乱画?是不是没听老师讲?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气得不行,你自己懂画画吗?你都不懂画画,凭什么说孩子画得不好不像,和照片一样就叫像就是好吗?那你是要培养一个复印机吗?”
  

汪冏说,每一个孩子所呈现出来每一幅作品,都有意义,甚至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艺术,但是我们的家长却从心眼里不认可,否认孩子,抹杀了这种艺术,他们追求另一种刻板生硬的东西,并为此洋洋得意。


扬州市玉风铃美术教育学校

  

失去的追随者
汪冏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从大学里他便对儿童美术教育有兴趣,后来也如愿以偿。
  

从一开始的涂鸦班,到后来的古月美术,再到现在的艺术工作室,汪冏的教学理念其实一直不曾变过,就是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然的成长,自由地画。
  

因为进入儿童美术教学领域早,当时的汪冏在业内名声颇望,他自己也充满信心,准备大展宏图。
  

“我们做的叫作儿童原创绘画,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定义,后来为了区别与教儿童画简笔画、填色画的模仿教学,就竖起了这面旗帜,在十多年前,我们还是有很多粉丝的,许多老师认同和追随这个理念,只是越做的久,追随者越来越少。”汪冏说,“全国几千万美术老师,只有大约几千人愿意像我们这么固守,当然这并不奇怪。”
  

让孩子自然成长,自由地画,那么教师的教学怎么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怎么体现?美术机构的教学能力怎么体现?家长会说,我花那么多钱让孩子来这里学画画,你就让他们自己乱画,这算怎么回事?
  

无论是美术机构还是老师,都会慢慢妥协,最终就是创造出能够让家长满意的教学模式,不管这种模式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益。
  

“气”“剑”之争
金庸在《笑傲江湖》里写过“华山派”的“气”“剑”之争,剑宗功夫易于速成,见效极快;气宗则要循序渐进先修内力。若大家都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那是各擅胜场,难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后,练气宗功夫的才渐渐的越来越强;到得三十年时,练剑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气宗之项背了。
  

放在画画上,其实可以理解为技法和想象力的优劣之争。
  

汪冏的理念就像是气宗,不教技法,保持孩子的想象力和爱好,根据他的成长规律,一步一步前进,哪怕以后不从事绘画行业,儿童时代的绘画经历也会对他其他方面的养成带来益处。而家长们则追求速成,看重技法,甚至是追崇考级,急功近利,一旦觉得绘画这条路行不通,就不想再在这上面浪费钱。
  

汪冏尤其深恶痛绝的是用简笔画来替代儿童绘画的教学,那种用线条简单勾勒成型的简笔画,完全抹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了简笔画,孩子画猫只会画一种猫,画狗只会画一种狗,并且是3岁时学会画的那个猫,到9岁还是那样画,这是技术还是艺术?学了个不是技术的技术,中外美术史里找不到的,教孩子画固定的图形,就是否定拉孩子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他们会逐渐失去观察的能力,想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发现的眼睛呢?自己发现的感知道的不被肯定,如何成长呢?模仿者永远觉得自己画的和原作有距离,还不够准确,更甚者,要是画不像呢?他们就会被冠上不会画,画得不好的帽子,失去信心,从小模仿学子者,到10岁以后,儿童有了自我批评的自觉后,他就发现他怎么画的还是这么幼稚的,于是就觉得自己没有绘画天赋,再也不出手画画了,你说这多可怕?”
  

艺术的表现和表达
为什么大多数家长们会追求技法?事实上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的主流文化讲究的就是传承,什么都要跟别人学,齐白石的虾画得好,我们就学他怎么画的,把技法学回来,画个八九不离十,感觉就像自己的是半个齐白石了。
  

这种把绘画当文字教,以图画形的模仿教学模式,成了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流,却偏偏忽视了艺术本身的表现和表达,这让汪冏极为担忧。
  

“像不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绘画界,这里抛开不谈,但在儿童教学上,如果走进了技法的死胡同,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一切能够被测量的技术都会被机器所替代。”
  

汪冏认为,对儿童的美术教学首先应该在于情感与创造二字,儿童创造绘画符号所表达出来的是真实情感,这种情感是内心的真实,应该支持、鼓励和保护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不应该用死板的评量体系去束缚他衡量他。
  

成人为何要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孩子的作品,这个世界没有比童心更美好的东西了,他们所想象的世界就是童话般世界,童话般的世界不美好吗?他们向往的世界那么美,成人有什么资格引导他们追求美?你看不懂也就罢了,凭什么去指手画脚。
  

“在我的班里,我看到过太多的孩子,他们可以一个小时不动,专注而认真地沉浸与自己的画里,他们演绎和表达者自己内心世界,要认识世界就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自己不都不认识自己,如何去认识世界,孩子的内心美好的世界,很多时候这种美好被破坏掉了。”汪冏说。
  

拦路虎
在汪冏少儿美术工作室,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孩子的作品,在他那里,孩子的每一次画画,他都会精心保存下来,有些孩子已经在他那里学了好几年了,几百幅作品记录着这些年孩子自己的成长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汪冏从来没有去干涉过他们。


“你看,这张上有乱涂的圈,当时这个孩子心情不好,他让画笔们互相打仗,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我当时没有制止他这么干,过了一会,他发泄完了,线条就正常了,下课的时候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儿童内心不良情绪就需要尽快宣泄,这一点心理学和中医都有专门的论述。”
  

可是依然有许多家长不曾理解过,他们一方面是冲着汪老师的名头来的,有朋友说汪老师这里教得特别好,便来试一试;另一方面几堂课下来,又觉得好像人家不是这么教的,怎么汪老师班里不管考级的,孩子画得不像也不管,于是给孩子另外报了别的画画班。
  

半年下来,汪冏越教越觉得不对劲,怎么孩子一开始画面的灵性和自然变得死板了,本来的画里眼睛虽然不像但能看出眼神,忽然变得千篇一律,只会一种样子。更严重的是,画画也变得没有自信,布置的内容说不会画,画不像,下不去笔。
  

“我一问,才知道家长我这里继续上着,又给报了别的班,这让我怎么教,全都回去了。”汪冏说,“不是什么都学了就是好,遵从儿童内心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只好考家长
2014年,汪冏在把古月美术停了后,其实也没有完全离开美术教学领域,毕竟有一部分家长是认同他的教学理念的,当然最主要的是孩子。
  

“我那些孩子就是喜欢我这里上课,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学,甚至干脆就不画了。还有的孩子路过原来古月美术的地方,就想进去,不想走。”
  

于是,汪冏自己仍然在带着一些孩子画,现在基本上还有一百多个孩子跟着他画。
  

近五年来,但凡来咨询的家长,他都会送给家长一本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是一本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书,他希望家长能认真看看,读懂这本书就能读懂孩子,了解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呈现的画画表现,了解孩子真正喜欢画画的原因,最不济,至少不要起到反作用,不懂瞎指挥。
  

“书是送了,可是看的人不多,好些真的是看都不看。”汪冏说,“对于儿童教育,家长才是关键,我这里一周无非一两节课,家长不理解,不认同,没办法教。”
  

今年,汪冏特意整理了一百道题,内容大多数书上的,主要是关于孩子和画画的关系,还有部分家长的培养理念方面,来报名的家长都得考一下,家长考试不合格的孩子他不收。
  

“其实只要读一下我送给他们的那本书,要合格不难的,本意也并非为难家长,确实是理念不同的家长的孩子我没法教,我教的不是你想要的。”
  

新的追随者
二十年的坚持,现在的汪冏是自信的。
  

“我翻过许多书籍,民国时期就有书籍对儿童绘画做过系统的研究,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也专门对儿童绘画有过论著,研读这些书籍,更加让我确信,我现在做的事,是对的。”
  

汪冏现在打算从身边做起,不急不躁,一步步来。
  

“也还是有一些美术学校是认同我的,他们顶住了压力,不去盲从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美术培训机构那种急躁的、功利的、以赚钱为本的粗暴模式,而是真正愿意为儿童美术教育做点事。”
  

廊坊广阳区牧石美术教育、扬州玉风铃美术教育、新昌县纸上风筝美术教育这几家美术培训学校都是汪冏新的追随者,他们参加了今年汪冏组织的“为爱阅读21天”活动,让孩子家长阅读并分享《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专著,做一个懂孩子的家长。
  

“现在的人们都很焦虑,尤其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我周围很多孩子刚会爬就被早早地送到各种早教机构学习,孩子还不会拿笔就教孩子画画,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父母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不仅帮不了孩子,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刚开始汪老师组织这个活动时我还比较担心,没想到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我只要和朋友聊天都会聊到这本书,已经有好些朋友来向我借这本书,希望也能给她们带来帮助!”一位参加过阅读和考试的家长这样说。
  

教育应该是引领
即便这样的教法这样的理念仍然是小众,汪冏并没有因此去迎合,以前没有,以后更不会有。
  

考家长,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主权宣誓,就像他说的,教育应该是引领者,绝不应该成为迎合者。
  

当越来越多的美术机构将挣钱放在第一位的时候,便失去了教育的最初意义。
  

“很多年前就有人问我美术教学机构怎么挣钱,我就说不要想挣钱,想这个是教不好孩子的,于是很多美术老师走了,或者他们觉得我虚伪,开着那么大一个机构还假惺惺说这话,他们把我当老板。”
  

现在,汪冏只带孩子上课,不再招收老师,他的艺术工作室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当然,他仍然输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
  

考家长这种形式只是他个人的尝试,他不推广也不评价,我们自然也不再做更多讨论,但儿童美术教育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汪冏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到底是父母了解孩子的心思还是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思?”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呢?


汪冏少儿美术工作室,孟涵瑜同学不同年龄画的四幅记录生活情景的画


孟涵瑜,月龄54个月画的,还不能给事物建立联系,零散的画。 


孟涵瑜,月龄59个月画的,像商品目录式的罗列表达。


孟涵瑜,月龄74个月画的,基底线式的表达。


孟涵瑜,月龄79个月画的,她用纸巾擦掉地上的西瓜汁时摔倒的惊恐情景。


校长说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牧石美术教育校长赵国强:汪老师让孩子家长们读书并分享感受,每一天看着家长们发来的读书笔记和阅读感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无一不是充满着惊喜和感动。因为在每一字每一句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

  

21天的时间,21天的坚持,我们看到也听到了太多家长对曾经自己没有试图理解孩子的懊恼,也感受到了有些家长为错过孩子成长的遗憾,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儿童美术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孩子作品的全新解读。

  

江苏省扬州市玉风铃美术教育校长张玲:理想的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并遵循“天性发展的规律和轨迹”。现实中,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会读儿童画,认为“画得像”就是好作品,这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病。在汪冏老师的号召下,我们持续开展“儿童绘画与心智发展”讲座,让家长深度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读懂儿童画,了解原创美术“育人”的本质。

  

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父母,推动世界的手是摇动摇篮的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纸上风筝美术教育校长张锦萍:在家长的心得分享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家长颠覆了自己原先对儿童绘画的认识,认识到了之前所犯下的一次次教孩子画形象的错误;他们了解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心里就没有那么焦虑了,他们了解了各年龄儿童的特征,懂孩子了,孩子就有了更多的尊重与允许,甚至可以在家“乱涂乱画”了;家长们学会多和孩子沟通了,会耐心听孩子叙述并记录了;会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孩子的天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保护,孩子就会越来越阳光,他们的笑声会传得更远!


汪冏

步入12月,各个美术教学机构便开始了明年春季班的招生,老生带新生、朋友圈集赞、满就送、敲金蛋砸惊喜,好不热闹。但在绍兴,却有这么一位美术老师,他的美术班不仅一点噱头不搞,还反其道行之,遇到前来报名的家长,还得考试,考的还是家长,考合格了孩子才能入班,不然就不收。


孩子学美术,还要先考家长,于是,自然也就引起了争议,特别是没考上的家长,总有些忿忿然,觉得这事肯定有点“不正常”。


那么,究竟正不正常呢?这位考家长的老师又会有何种说法呢?为何要考家长,考的是些什么内容?家长们又有些什么想法?我们带着一大堆问号,赶赴绍兴,寻找答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