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满眼繁花“待”得意(序言)
《满眼繁花——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手记》序言
郑朝晖
郑朝晖,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小学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攻关项目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MOOC中心兼职教授,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建平教育集团秘书长建平中学副校长。
书写完了,总该有一个题目,我先想到的就是“修炼”。但是心里还是觉得不太妥帖。《鬼谷子》说:“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从本意上说,修炼是为了成“圣人”的,这是我万万不敢也不愿去想的。我以为凡事抱着一定的目的去做,其实是很辛苦的,更有可能会因为定力不足,刻意去追求这个目的而走到岔路上去。而且,“圣人”,在中国的文化里一定是被抬到云端的,供万人敬仰的,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写这本书不过是想和语文老师们谈谈天,说说彼此的苦恼和我的一点点心得,让大家在工作之余,也能觉得原来烦恼人人皆有,而且大抵差不太多,这对认真对待教书这件事的人们来说至少也是一个安慰。而如果我的心得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启发,那就更让我有意外之喜了。另外丛书办的老师们也说,这个题目用的人太多,建议修改。
繁花——阿森的艺术世界 阿森作品
后来在对文稿的校订过程中,又觉得自己这些咳唾成风的东西,既不成体系,也不一定正确,所以想按照古奥的说法,把书名定为“卮言”(零碎的言语),比如叫“教坛卮言”或者“语丝卮言”之类。与太太商量,她觉得不妥,而且她也不喜欢我动不动就拽的那些古奥的词句。想想也对,如果连名字大家都不知所云,又有谁还喜欢去读这本书呢?写了一本书多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读它的。不过说到“卮言”,这本书倒真的是我这三十年教学中零零碎碎的心得体会的积累。有一个成语叫做“敝帚自珍”,就是说自己的东西,就算是很不像样子的东西也会觉得宝贵些。这些零零碎碎所的体会,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因为是自己老老实实亲身实践的结果,自己还是觉得有点儿可贵的。我教语文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自成一派,反倒觉得“平常心是道”。如果我们不是以标新立异为目标的话,就比较容易回到语文最本质、最原始的意义上去开展教学。所以,我在书里也谈到了“语文学习中的‘第一性原则’”。我以为一切有效的、符合本质的工作,背后的道理可以很深,但是呈现出来的样貌一定是“悛悛如鄙人”的,以前有一句歌词说得好:“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繁花——阿森的艺术世界 阿森作品
但虽然都是零零碎碎的话,我也还是努力地理出一点线索的。比如第一章是我对于语文学科的一点思考,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对于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第四章是我文本解读的心得,第四第五章是对于教师素养的思考。不过,在写的过程中,一开始以为漫谈自己的所思所为似乎应该说是简单的,以前看张中行先生的作品,也读过叶圣陶先生的各种著作都不是高头讲章,常常不过是一鳞半爪,讲述起来也是轻松惬意得很,总希望自己的写作有这样的风格。等到真的写起来才知道这种漫谈的写法最不容易,表面上可以如老妪负暄,随意说东说西,但背后却要有一些一以贯之的理念、观点来维系,没有坚定的学科观、教学观似乎是做不好的。但是,丛书的要求就是要夹叙夹议的,也就逼着我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不停地瞻前顾后,让自己的思想在这其中保持基本一致。所以,写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年过半百还能够感觉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心态还算是年轻的吧,这也是很让自己感到欣慰的。
繁花——阿森的艺术世界 阿森作品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吴越王钱镠写给他的夫人的信中的一句话,体现了汉语表达极致之美。王士祯《香祖笔记》里说:“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不过对我来说,这句话还有更深的禅意,花开眼前,何必远求,让放逸的心思回归到眼前的美景才是正道,不过,这个回归,又不可急切,要有一种平和从容的态度。语文之美其实也不在远处,而就在我们所接触的语言文字之中,文化的、审美的、哲学的都很高大宏阔,但是这些东西不在辽远的天边,而是深藏在语言文字之中。但如果没有宁静从容的心态,即便触目繁花,也会熟视无睹。语文之妙,就在于善于近中见远,见微知著。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也就很想把书名叫做“陌上花开”。不过又觉得像是一部言情小说,与书里的内容并不协调。所以,就将书名确定为“满眼繁花”。宋人仲讷有诗云:“满眼繁花皆得意”。说到“满眼繁花”,我想想自己成长的历程,真的很幸运得以身处繁花之中:从小到大都在名师指点下学习语文;自己所读的大学,本身就是以乾嘉小学为标榜的,而自己读书的年代又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包容,为我的眼界、思想、学问打了很好的基础;工作之后又得以追随大师们观摩学习,得到他们的关心指点;还有我在无锡与上海的工作伙伴们给予我许许多多帮助与鼓励;更不用说我的学生们了,他们是我成长不竭的动力源泉,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不过,“皆得意”就做不到了,我一直觉得汉语中“得意”这个词语是最玄妙的:一则可以理解为一个述宾短语,也就是“理解意义”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当这两种状态呈现在一个词语之中的时候,就让这个行为与这种心态有了非常微妙的关联。这大概就是深藏在汉语语词之中的哲理了。而作为动词的“得意”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解”的意思,而是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意思,所以才有“得意忘形”、“得意忘言”之说。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我离“得意”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不过,我觉得自己还并没有太老,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得意”下去,也正因为如此,我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命名为“满眼繁花待得意”,虽然错了平仄,但是以此表达自己愿意不断思考探索的意愿。
繁花——阿森的艺术世界 阿森作品
当然,“得意”一词,如果从心态的角度看,通过自己的思考自以为有了收获,于是产生那种发自肺腑的愉悦感,以此来形容本书倒又是很贴切的,每有会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事情,在我也是常有的。书中所及的每一点的收获感悟,都曾经给我带来无法言说的欢欣与愉悦。——我爱教书,我爱教语文,大概是和这样的心理感受分不开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假手于古人,全是自己从一线实践得来的所思所想,大概也算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吧(当然问题是,一孔之见未免错讹)。
自己想写这样一本书也有好多年了,但是总觉得没有底气,直到有一次遇到尹后庆主任,他希望我写写自己教语文的心得,这才让我真正鼓起写作本书的勇气,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尹主任又不断督促,鼓励,让我不敢懈怠,利用了不少业余的时间,才有了本书的基本样子。当然也要感谢上海教育丛书编撰办公室的仇言瑾老师、宋旭辉老师让本书从粗糙的雏形变成现在的规模,也要感谢过传中老师、夏秀蓉老师认真精细地审读和提出卓有见识的修改意见,看到他们仔仔细细的批注与满满几大张的意见建议,真的被他们奖掖后进的拳拳之心所感动。建平中学的张昕老师也对本书初稿的部分章节进行了仔细地校订。也要感谢出版社的各位老师对于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努力。
最后当然是要感谢我的妻子。一个人的成长,总需要身边有一个让他“心定”的人,让他在喧嚣是保持沉静,让他在名利之外看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他在失望寂寞的时候有一个可以让内心得到栖止的地方,这就是我要借这本书的序言所要表达的对于妻子的感谢。当然,也要感谢她对于本书逐字逐句的校勘,以及为本书写作提供的建议与意见。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鸣谢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公号支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