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金箔瑞兽,我的另类艺术品收藏(新年第一篇)

生活是一种发现的美,在不断发现的未知世界里,享受发现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收藏同样如此,收藏不仅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探究,更是一种文化。收藏需要在发现中探究,探究中发现,藏出乐趣,探出门道,品味人生。
某年某月,陪恩师张仲先生帮“天津老美华”博物馆征集文物时,有意无意间,也淘了一些远古时期的金银、青铜、错金银、玉器、陶器、琉璃器……。这些物件不大,精美绝伦,感觉好玩,有点意思。一来二去,也淘到了一堆,当时,花钱不多,也没太在意,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仲老也走了十多年了。
近年来,我的藏趣有点转移。


翻阅林梅村所著《西域考古与艺术》一书时,发现在"近东文明对中国黄金艺术的影响"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考古发现表明,黄金艺术始于铜石并用时代。在世界历史中,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起步较晚,代表性文化为阿尔泰山南麓的切木尔切克文化(Chemurchek Culture),其因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首次发现而得名。据14C最新测定,该文化流行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前1800年。”
“东塔勒德墓地M32号墓的雪豹纹金箔,身体呈卷曲状,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伊朗北部兹微耶宝藏(Ziwiye Hoard)的卷曲动物纹金饰件相似;而东塔勒德墓地二区M3号墓的金箔狮子则模仿亚述艺术的狮子,与亚述首府尼尼微北宫(North Palace of Nineveh)遗址出土的亚述巴尼帕尔(Ashurbanipal,前645—前640)统治时期狮子浮雕如出一辙。由此表明,亚述艺术是公元前7世纪阿尔泰山南麓黄金艺术的源泉之一。”
“1976—1977年修建南疆铁路时,在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阿拉沟发现一批竖穴木椁墓。新疆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苏贝希文化彩陶、有翼狮子青铜祭坛,以及40余件动物纹金饰件。这些金饰片轻薄如纸,形状有狮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纹饰有虎、狮、兽面、花瓣、田字纹等,采用模压工艺制成。其中,虎纹圆金牌、狮形金箔、对虎纹金箔饰带的动物纹,与阿尔泰山北麓巴泽雷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动物纹风格相似,皆呈后蹄翻转180度形式…… 近东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读到这里,突然想起,我有件“金箔瑞兽”,赶紧翻箱倒柜。灯下细品“金箔瑞兽”:身体呈卷曲状,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卷曲动物纹金饰件很是近似,且是模压工艺制成,动物纹工艺风格也很相似。
这件“金箔瑞兽”,没具体出处,也不明它来自何方。笔者个人爱好而已,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感觉与书上介绍的非常近似,才大胆与其靠在一起,能拥有一件或几件或几十件或上百件,与这些世界级博物馆近似的藏品,也是一种幸运,让同好们见笑了!
2018年12月3日早 5点30分 草于天津问书斋

本文作者与冯骥才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