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和前朝相比,生活富足的汉代人显然更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了,而这一点最能体现于饮食一端。由于汉代农业的长足发展,加上大量由西域传至中原的优质作物品种,各色蔬果、粮食、肉类大大丰富了汉代人,特别是汉代贵族阶层的餐桌。
《夫妇宴饮图》 东汉。左侧夫妻前方摆放食案,右侧侍女正在从樽中酌酒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十个装有食物的竹笱中,就发现了稻、黍、豆类、冬葵、姜、藕、牛肉、羊肉、鱼类等各式食物,品类之丰富直教人浮想“舌尖上的汉代”。与丰富的食物品种相匹配的更有花样繁多的烹调方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飧饭》中提及汉代人的主食做法有“作面饭法”“作粟飧法”“胡饭法”等,我们今天熟悉的烤、煎、炸、腌等烹调方法在汉代也已普及,盐、酱、醋等调料更是极为丰富,甚至胡椒、豆豉这类异域产品也被用于调味佳肴。
鎏金错银铜樽 汉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些生活富足的汉代贵族不仅口味挑剔,对饮食器具也有独特的要求。饮食器包括炊具、食器和酒器,依照质地则可分为陶器、金属器和漆器,陶器多为平民所用,金属器和漆器则主要供给贵族富豪,这些器具往往器型精致,表面刻画精细的纹饰,有的食器底部甚至还像今天的保鲜盒一样标注了容量,还有形制、功能类似今天的小火锅的特殊器皿,来满足多样的烹调方式。
文会图(局部) 宋 赵佶
进餐的时候汉人需席地而坐,这是当时高足家具尚未传入中原的原因,所以还要使用短足或无足的食案放置杯、盘、箸等器具,这样一人一案的饮食形式在汉代的实物图像和文献中多有体现。欢宴当然离不开美酒助兴,《汉书》中有关上层阶级置酒高会的记录频见,饮樽就是当时最主要的酒器。饮宴时将酒倒入樽中,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
耳杯除了用于饮酒也可作食器,马王堆出土的漆耳杯中就有“君幸酒”和“君幸食”的字样,内壁绘舒展流畅的卷云纹,色泽仍然光亮如新。这种精巧的器具制作极其费工耗时,也十分昂贵,因此成为汉朝贵族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图书推荐:《寻踪三国— —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