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听其言观其行,隶书、白文印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脏土垒砌的墙面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看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能做到;现在我看人, 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就是由于看到宰予的表现而改变的。”
肖形印
《资治通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言语方便快捷,也更容易虚伪作假,人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以致于听其言都无法做到兼听则明,更何况观其行,于是让巧言令色、硁硁然的小人大行其道。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则夸夸其谈,“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君子与小人不能通过外貌和语言来辨别,所以要听其言观其行,以此来辨别。
“于予与改是,”可见孔子是在实实在在地践行“见不贤而内自省”,“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被尊为圣人,不是因为他的尽善尽美,而是因为他能时时改正自我,不断学习修正缺失。
《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