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儿童粘土创作》

儿童粘土创作具有很多幼儿特有的“气质”,如果没有这样的“气质”,就太过于成人化,模式化了。

第一应该是有造型的不确定性,有时会做的很像,转眼就开始“胡整”,做出一些比例反常、颜色混乱的作品,但是老师不能一味否定这样的灵感“胡整”,也有可能出现一种“抽象美”或者独特的美感。

第二应有一种多变性,幼儿的专注力、细致程度都处于启蒙状态,所以,对他们做的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只要有一定的造型,就应多加鼓励、引导,允许他们自主改变原有造型,加入更多的即兴创意。

第三幼稚化、简单化,儿童的天然概论能力是最强的,会把复杂的造型变成1+1的模式,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像原作,但是这种似像非像的状态,颇有毕加索的感觉,所以,允许儿童自主简化、甚至变异化原作品也是一种激励方法。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