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年情、年意、年俗(今小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传统的小年,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就开始过年了。

冯骥才先生写福

客居天津30余年,父母在世时,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
现在很少回去了,只是每年的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上坟。
这几年,孩子们都大了,有的也结了婚,我们也升级为“姥姥、姥爷”。
可每逢春节,老家的年俗年味就飘香而来。
我老家河北巨鹿,记忆中进了腊月,村里的父老乡亲就说快过年了,该备年货了。最早的年味是从腊月十五开始,三乡五里的中老年妇女,夹着一个蓝布包,挨家挨户地问:“您家请神吗?门神,土地,灶王爷;宅神,观音,财神爷;牛神,马神,出行神;全神,魁星,关帝神……”
后来,听爷说,这些神像统称:纸马。
老家还流传一首过年的民谣: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剌年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糊香斗;
三十儿,请神祖;
初一早,磕头儿;
初二儿,顶牛儿;
……

黄永松先生题跋的灶王爷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开始:糖瓜祭灶二十三,灶王爷明早要上天。从这天开始就进入年关了。灶王爷,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神等。
祭灶天,送灶王爷,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三晚上举行,因为明天早晨灶王爷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奏报人间善恶,所以家家户户都在灶王殿堂两边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王爷时必须摆上供品:酒菜,年糕,糖瓜,枣花等等,点上香火,烧些纸钱,跪在灶王爷面前,真诚的祈求灶王爷不要在玉皇大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有了酒菜纸钱的贿赂,灶王爷自然不会说坏话了,加上黏黏的糖瓜枣花粘住了灶王爷的嘴,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何况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这时无论好坏也只有保持沉默了,中国人行贿受贿的习惯,可能就是从这里兴起来的吧?
人们在祭拜灶王爷时,还要说些对来年的美好寄语,大意是让灶王爷上天多为自己说些好话,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天津文化街卖剪纸窗花的摊位

二十四,写对子。
老家的俗称既:写春联,写对联,写福字。那时,村里能拿毛笔写对联的人并不多,记忆中父亲常帮左邻右舍写对联。后来,大哥上学了,也练写书法,寒假回来,也常帮乡亲们书写对联,常常还要赔上几张大红纸。
二十五,做豆腐。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做些豆腐,记忆中,老家很少有卖豆腐的,多是用自家的黄豆黑豆易换,或自己拿些豆子找人加工,我小时候,豆腐只有一种吃法,就是白菜粉条炖豆腐;不,还有一种,我们叫:鸡挠豆腐,很简单:撒些盐用筷子挠烂,再滴两滴香油,那个美!那个香!!
二十六,剌年肉。
过年吃肉,是最解馋的事,记忆中,过年吃肉,也只有包饺子和熬大锅菜。熬大锅菜,是俺老家最特有的美食:猪肉,粉条,白菜,海带,木耳等等放在一起,加花椒大料葱花蒜瓣姜片酱油小茴香等等,炒至八分熟后,倒入大铁锅里,加清水,盖上用谷草编的锅盖用旺火烧开,再用温火熬它个两三个小时,开锅时的那个香味,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在外多年唯一馋嘴的就是母亲为我们姐弟熬的大锅菜,可就这我们也无福再享受了。
二十七,宰年鸡。
过年宰鸡记忆中没有,那时候鸡蛋都吃不上,谁家还舍得宰鸡吃。过年吃鸡是后来定居天津的事。
二十八,蒸枣花。
蒸年糕的一种,带枣的面食,寓意:早早高升,年年高升;用俺老家的方言说:枣花=早发,寓意来年万事吉祥,早发大财。
二十九,糊香斗。
香斗一种专门用来盛放香灰的工具,功能近似香炉,形体近似粮斗,故称:香斗。记忆中,香斗里放些细炉灰,以便插香,都来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改为小米。
三十儿,请神祖。
大年三十,大多数地区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年饭。
在俺老家吃过早饭后,本族的老少男丁聚集在一起,备好香火纸钱,鞭炮供品,一起去祖坟前,祭奠磕头放鞭炮,请死去的爷爷奶奶族祖们回家过年,之后便径直请到家庙(中途不得回头否者祖宗们就回去了),到了家庙,挂起祖上家谱,摆放供桌,摆好香火纸钱供品,点上蜡烛,再放些鞭炮,接着辈分高的族长讲话:三十,初一本族子孙一天三顿,家家户户都要来烧香上供,初二以后分为几户一组,直到正月十五下午送走。
另,家家户户还要请各路神仙,这在我记忆中,没见过固定的仪式,大多数家庭都是除夕上午,贴上请来的神像,摆放好供桌香斗,各家因信仰不同环境不同,请来的神位也不同,但都也是在正月十五下午送走。

每年过年我都把父母“请到家”里,正月十五下午送走

初一早,磕头儿。
大初一磕头拜年,我经历过N次,大年初一约早晨4点左右,便被大人们喊起来,开始磕头拜年了,这工程量很大,要给全村所有的长辈磕头拜年。拜年磕头最先给自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大爷,婶子大娘,哥哥嫂子,祝福拜年,磕完头拜完年;男人们走出家门去磕头拜年互相祝福,女人们开始张罗着做饭,老家初一早晨的饺子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顿饭。先给本族长辈磕头拜年后,同辈人组成一个拜年大军,开始了给全村各族的长辈们磕头拜年,每年回家都要加入这个队伍,都要磕头几百,有时早饭后还要独自再去补充几个磕,往往是磕头磕的两个膝盖红肿红肿的,两腿累的打颤,有时站都站不住了。
初二儿,顶牛儿。
顶牛是老家的一种赌博方式,近似牌九;介活俺没学会,有点落伍,但在乡亲中还是很流行的。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从初二开始,是自己消遣的时间,一直要到开春……

大骏骏与冯骥才爷爷互赠新年礼物

年,对于中国人到底有多重要?到底有多大意义?说不清楚。
记忆中有一年,记不清哪年了,父亲还健在。当时,因孩子们都很小,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手头拮据,就跟爱人商议今年不回家过年了,这是第一次说不回家过年。于是,早早地就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说,今年不回去过年了。
可等到大年二十九下午,我的心慌慌的坐卧不安,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
爱人说:看你这样子,不回家,可能连年也过不了,俺还有1000块钱,咱租车回家过年吧!
我老家距天津350公里,大年三十已无长途汽车了。
于是,大年三十早晨,我们一家带上仅有的年货,租车回家过年。
当时出租车只有“黄大发”,本该三百多块钱的路程,给了师傅五百,那年头几千块钱,可以在天津老城里买间平房。
车子开到村口,熟悉的身影,爹已在寒风中等了我们很久,这一刻我的眼湿润了。

每年过年,我都喜欢把家里弄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父亲说:“大冷的天,又是年三十,不是说,不回了吗,回来就好。快叫(司机)师傅,一起回家吃饭,你二哥二嫂早已做好饭等着你们的。”
过年就是回家,过年就是亲情,过年就是团圆,过年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说说话,唠唠嗑,磕个头,祝祝福。
在天津过年就省事多了,一般就是亲戚朋友互发信息拜拜年祝福,跟孩子们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两年大骏骏给拜年,要红包。
初二去姑姑家,每次都按老家的礼节给姑姑磕头拜年,然后,才可以喝酒吃饭,只有去姑姑家磕头拜年才感觉自己是个孩子,每次拉着姑姑的手,都有说不完的话,每年都要坐到很晚很晚才回家,临走还要拿一些好吃的东西,姑姑这些年就像母亲一样照顾我们,一晃30年了。
我家门上的红吊钱

什么是中国人的年俗?什么是中国人的年意?什么是中国人的年情?
这就是中国人的年俗!这就是中国人的年意!这就是中国人的年情!
2018.2.3  董达峰


本文作者与冯骥才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