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宅家,如何挑选自己的大片,这7个技巧不容错过!


从北京、东北、河北到长三角区域,国内多个省市出现小规模的新冠疫情反复,因各省的隔离政策,不少摄影师不能远行拍片,宅在家里望景兴叹。

其实,在这个时间段摄影师们可以沉下心来,对自己拍摄的照片悉数整理归类,回首过往方见成长!

再挑选一些满意的作品进行冲洗、印刷、整理成册,给自己的过往留下纪念。那如何挑选照片呢?今天小编从摄影构图上和你谈谈。 

我们欣赏一幅画或者一张摄影作品,首先要注意的是内容,比如画的是谁、拍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构图,它直接影响视觉效果是不是让人觉得舒服,传达的信息是不是到位。

摄影创作有其特殊性,在按快门时容不得多思考,平时的修养决定了瞬间的构图。简单地说,画面主体突出、视觉均衡、比例恰当、节奏有度,能够做到其中一两项,就算是合格的作品。



让观众领会到兴奋点


我们之所以会拍下一张照片,肯定是看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要让它在观众眼里格外突出,而且能在观众心里投下涟漪,唯有如此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画面有主体,也就是画面的兴奋点。

海鸥/李少白

李老师拍摄的这张《海鸥》,虽然木桩占据了画面很大面积,但是视觉中心却是那只小小海鸥,它才是画面的精灵。这是怎样做到的呢?海鸥虽小,但这些木桩整齐地排成一个弧形,盘旋而上,把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引向海鸥,就像皇冠顶部的明珠。



要均衡,不要平均


画面中不同材质、颜色、大小、位置、形状的元素,会让人在心理上形成不同的分量感。均衡不是平均,画面要有表现的重点,其他元素都是辅助。主体很“重”,可以用其他元素来平衡。当然,万事无绝对,如果想让画面躁动、不安等,故意刺激人的感官心理,也可以让画面失衡。

树荫/刘雪晶

李少白:一颗大树,两种块乐。

粗壮的树干如擎天柱一般把画面一分为二,画面充满了大块的黑色,不过整体并没有显得堵塞和封闭,因为有流动的空间,还有阳光从画框外照射进来。“散步”的鸡、拿相机的大妈和独坐的男人,形成有趣的细节,让人会心一笑。



让元素“左顾右盼”


有的画面非常复杂,但是看起来脉络清晰、有章可循。就是因为画中元素“左顾右盼”,产生了交流。不少摄影大师的佳作,图中瞬间仿佛“天作之合”,也是因为摄影家敏锐地注意到了被摄物之间隐秘的联系。画面元素的呼应有多种形式,诸如角度、位置、颜色、形态、动作等都可以产生联系。

回头/梁珊珊

李少白:擦身而过的那一秒,有些王家卫电影的感觉。

乍一看以为是电影海报,目光交错恰到好处,对氛围的表现非常到位。可惜主题不够明显,内容交代不足。我们在城市中摄影,可曾想过,城市的灵魂是人,要注意观察、等待、寻找各种环境里的人,发掘他们的故事,就像观看一场场流动的舞台剧,何乐而不为呢?



非常比例:“图”似看山不喜平


调节画面中元素的比例是构图的重要手法,即调整画面元素之间的尺度对比,引导和强化主体,控制整体氛围,增强视觉感染力。摄影利用远近、高低、疏密等位置和尺寸对比,让画面产生戏剧化效果。

在摄影创作中,画面比例不拘泥于传统构图法则,一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胆子大一些可以步子快一些。

乌鸦闻道/李少白

小小的乌鸦落在巨大的佛像膝盖上,就像流畅的曲线上被滴了两个墨点。画面淡雅,却不显得单调,因为除了大小、黑白的对比,还有精美的纹饰可供欣赏。乌鸦基本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构图疏密有致,舒展透气,透着一种淡淡的调侃,让人莞尔。



螺蛳壳里做道场:营造空间感


作为视觉艺术,摄影跟绘画一样,都是在平面上营造立体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视点、视距、焦段和景深等,让人对长、宽、高产生错觉,来获得错落有致的空间感。

哪怕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观察者的眼睛里,空间感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摄影师可以强化、调整这种感觉,让画面组合呈现更为多样的结构,将镜头从具象的写实中解放出来。

伊朗古镇/周雯

李少白:搞摄影就像打游击,绕道背后可能有惊喜。

在中东灼人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黑白分明,也让几何状的建筑物更有轮廓感。所以,摄影师来到这里,可以展开一场造型的实验。摄影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嶙峋的土墙就像一面厚重的画框,由圆锥体、筒形、方形组成的建筑群如一幅抽象画。这篇饱经沧桑的热土,经过摄影师的重新打量,有了一种异样的宁静。



韵律,让画面有乐感


人们喜欢唐诗宋词,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读起来很有韵律,朗朗上口。绘画和摄影同样如此。画面元素组合也会形成节奏的长短、旋律的缓急、音调的高低、音色的清脆和粗犷。

画面的韵律不但有助于表达摄影师的感受,而且它就是内容的一部分,自己会说话。所以一张好的风景摄影作品,不仅诗画合一,而且包括曲,是诗画曲三合一,让人能感受到画面里流动的韵律。

十七孔桥/李少白

作者选取了明暗对比最强烈、色彩饱和度最高的时机按下快门,将十七孔桥优美流畅的身姿浓缩在这整洁、简洁的节奏中。但是只有桥的身影显然过于单调,这个视角正好叠加进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使之成为旋律的最高音,顿时有了抑扬顿挫之感。在这转瞬即逝的黄金光线里,摄影家要完成谋篇布局,还要快速奔跑,不亚于一场战斗。但只要能拍到想要的片子,就是对“战士”的最大犒赏。



没灵感,就搞出点“动静”


说起来,让照片生动也有不少“套路”,常用“套路”之一就是动静对比。如果照片里只有静态或动态,往往可能陷于呆板。一旦有了动静对比,就可以营造虚实对比,形式感大为增强。动静对比不但有利于氛围营造,还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以突出主体。动静结合还可以强化动感,所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对象,那就找动感,如果找不到动感,那就人为制造动感。

蓝印花布/张福明

李少白:身随心动,相由心生,这张照片拍出来一份禅意。

画面带有非常强烈的动静对比。被风卷起的布匹,其形态和面积都恰到好处,仿佛可以听到风撕扯时的声音。直射的阳光虽然宣布却不刺眼,画面有电影镜头般的大片既视感,仿佛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取景框没有纳入那些正在劳动的江南女子,完全靠物体说话,却获得了别具一格的效果。

来源:《摄影图什么》——米开朗著

作者:雅昌影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