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袁斌简历
自署叠彩画舘
工书法、叠彩绘画、篆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现供职西安城墙、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陕西师范大学毕业
专著:叠彩《造境》、《重走上林苑》、《袁斌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图腾袁斌卷》、《中國历代碑石选》。
代表作有:
叠彩《秦岭十月》、《再望庐山高》、《岭上》、《穿越大秦岭》、《秦岭》系列、《重走上林苑》等,专业从事书、画、印、袁式叠彩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袁斌先生·叠彩作品系列
叠彩《心隐终南》
叠彩《源山》
叠彩《一万年太久》
袁斌先生·书法作品系列
袁斌先生·砖砚作品系列
袁斌先生·篆刻作品系列
袁斌叠彩画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是艺术家个性艺术成熟的标志,更是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袁斌的绘画,感受最深的是色彩,他的绘画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呈现出一种清澈的、鲜明的、质朴烂漫、超然世外的艺术风格,他称之为“叠彩”。 这种色彩在别人的山水画中很少见到,他直接用鲜艳的,纯度很高的颜色直接描绘山水,他画树之颜色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色彩,其在色彩的鲜艳程度上更纯、更亮,而他画山之颜色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 他画的动物像极了山中的精灵,它们在山中奔跑跳跃,令人耳目一新,令人侧目。
我们经常说继承和创新,继承很容易,但创新需要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认识阅历,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水到渠成。齐白石曾经说过学“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说学习别人没有错,但没有创新很难成为大家,由于中国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难像西方后现代艺术出现的达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甚至装置艺术那样被大众所接受,中国画的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审美心理,才会被接受。故而说的袁斌叠彩仍然是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其绘画虽然吸取了水彩画的鲜艳,明快,却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他的画突破了中国画重笔墨轻色彩的特点。古人在青绿山水中把特有的色彩发展到极致,以至于现代艺术家难以突破,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颜色上出现了新的材料,特别是西方绘画的引进,使得绘画材料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因此,也出现了不少以身尝试的艺术家,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而层出不穷。在那些激荡的过程里,有的人用力过猛制作出博人眼球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遗忘。因为中国画特有的材质和文化底蕴和西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画有自己的语言,中国画讲究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 谢赫 在《古画品录》中 就 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 ,显然袁斌的叠彩属于此类。他的绘画无论创作还是写生都不拘泥于前人法度,他用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叠彩画。他的画有创新又有韵味,其画是建立在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情感的种种体验,并将其体验真实地体现在自己的画中。袁斌本身是陕南人,从小在美丽的大山中长大,加上袁斌率真、朴实的个性,又有着陕南人的灵气,因此他的个性与风格就在绘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他的叠彩画恰恰体现出他独有的绘画风格。
我相信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虽然唯物主义认为,自然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作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别是有了照相机之后,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再以具象为主要标准。 袁斌面对山水,没有如实地描绘,而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取舍和改变,特别是色彩,进行了“移情”,把自己的感觉、情感、意志“外射”于眼前山水。 他绘画中的色彩五彩斑斓,清新透明,如同被水洗过一样; 他的画是欢快的,为大自然唱着赞歌。 他把自身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真情充分流露到绘画作品中,使气韵生于笔端。 袁斌的绘画有异于前人呈现出清新古雅的风格,他的创作个性在他的作品中留下鲜明的印记,形成了他独特的“叠彩”风格。
本文作者: 王艳婷(文艺评论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