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任继民作品的市场潜力

  经过1997年至2001年的低谷期后,中国艺术市场在2002年开始回暖,至2003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其标志是黄宾虹作品的价格急剧飙升至每平尺十几万元,陈丹青、高小华的油画作品也卖出了出人意料的高价。但艺术市场的繁荣并不能证明艺术市场的成熟。事实上,许多在艺术市场走红的艺术家和作品,所依靠的并非是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质量,而是大量的非艺术要素,如新闻炒作、暗箱运作、老板捧场等等。这类作品,一方面浪费掉大量藏家的钱,一方面遮住了藏家的眼睛,以至于他们根本看不到真正的、有实力的画家及作品在哪里。

  任继民显然属于有实力而不善炒作的艺术家。每次看到他的作品,总有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慨,虽然他这几年参加了不少展览,也出了个人专集,但就其作品的质量而言,其市场的价格仍在低水平上徘徊,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每念及此,都要埋怨一番藏家的眼浊和市场的幼稚。

  从艺术史和艺术市场史两个角度来看,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只是一个短暂现象,随着藏家的成熟和历史的洗淘,附着在作品上的泡沫逐渐破灭,艺术品自身的价值逐渐将成为价格的全部。印象派作品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只卖十几个法郎,而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的画家们便成了富翁和文化英雄。历史和市场不会委屈真正的艺术家,也不会一味放任只会炒作的艺术投机者。因此,我对任继民作品的市场前景是充满信心的,这种信心并非谵妄,而是建立在任继民作为一个画家本身的质量及他的作品质量之上的。

  任继民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说他把绘画作为一种信仰毫不为过。在许多画家把作画当作饭碗子的今天,任继民的信念是弥足珍贵的。在信仰的召唤下,任继民每日作画不辍,十几个小时沉醉于笔耕,沉浸于创作的快乐之中,除此之外,便是读书,子史经集,诗词歌赋,他无不涉猎,在任继民看来,良好的人文修养,乃是画作品格的保证。

  任继民受过系统而严格的写实主义训练,曾求学于卢沉、王明明诸师,造型能力较强。同时,他又从卢沉、王明明等人作品上领略到笔墨的力量,溯源而上,在明清乃至宋元文人画那里体味到笔墨的真谛。如何将写实主义造型和传统笔墨结合起来,一直是任继民探索的课题。应该说,在这一课上,任继民取得了相当突出的阶段性成就。层层渍染的墨色与苍劲的用笔浑然一体,塑造出雕塑般的人物形象,也凸显出任继民日益成熟的个人艺术风格。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任继民的作品中,始终笼罩着虔诚的宗教性的气质。

作者:张晓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