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重要的是民族精神

  绘画艺术如果失去了精神品格的追求,脱离了产生它的母体文化,也就容易失去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画的教与学在经过近百年西方文化的冲击后,正在逐渐降低对于精神品格的追求,在发展道路上也一度偏离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近几十年中国院校的教育模式、招考模式从基础上一定程度地割裂了中国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肉关系,用片面而简易的“道听途说”式的西画考试标准,肢解了中国传统艺术本身。基础教育长期追求的“简单实用性”,造成了中国画普遍脱离民族文化精神,追求浮躁的“快餐文化”的现象,导致今天用“科学方法”与“先进手段和材料”做出来的“中国画”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对本民族文化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缺少对中国艺术精神规律的认识,这种“中国画”自然很难有发自本心的精神表达,只能片面的假借、模仿、改编中西方的表面技法和观念以自炫其能。又因找不到精神上的依归,于是拼凑一系列新名词借以形容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这绝不是一条中国画真正的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画家,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身份和文化立场有坚定的认识,弘扬民族文化是其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画的发展道路绝不是向欧美靠拢,以求得西方策展人的普遍认同。相反,中国画要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就必须坚持独特的民族性,充分发挥我们先辈善于把天、地、人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中国艺术注重文化传承、知识积累、个人精神追求和社会性公德自律等各种修养全面推进的综合式、渐进式艺术道路,坚持艺术追求是形而上的对“道”的体认。惟其如此,中国画才能从精神追求到表达方式与西方拉开距离,而不是混同。任何力图证明东方人能像西方人一样思考和操作的表现,都是自卑心理的体现。所以,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是中青年画家的当务之急。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国画自身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创新;必须具有了坚定扎实的本土艺术基础,才谈得上借鉴西方,而不是投靠或剽窃。

  归根结底,艺术是经过文化鉴别后的思考结果,要靠真挚的情感打动人,而不是依靠新奇、夸耀、卖弄。中国画贵平淡中见哲理,它所体现的是画家的艺术表达能力、对文化的理解、对自然的认识、对精神的追求。所以,任何形态的“艺术旁客”都不可能对民族文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民族精神。

作者:徐恒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