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河永久貌常新一从变与常的角度看谢栋梁浮生系列

  庚午年冬 (1990年)前辈画家吕佛庭游罢神州归来,写「武陵石梁飞瀑图」见赠,右上题诗有「山河水久貌常新」句。此句诗意,可能是明指对自然的感觉,也可能是隐喻画境的呈现。佛老写飞瀑图,沿用传统「高远」的构图,这是「山河永久」。但画境呈现,佛老研创一种「点斫法」,以增山色的苍润华滋这是「貌常新」。「山河永久」是艺术的「常」,「貌常新」是艺术的「变」,常中求变,是艺术工作者应然而必然的创作态度。

  雕塑家谢栋梁近作探讨生命现象的作品,名曰「浮生系列」,从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来看,和他过去的作品仍有一脉相传的轨迹可寻。但从作品形式和表现技法以论,近作却是面目一新,和过去的作品迥不相同,可见谢栋梁在创作之路也是不断地在常中求变。这批作品发表之前,谢栋梁要我属文评介,有感于此,因借佛老题句以为本文文题。

  艺术这条路,遥远而漫长,因为艺术终站是「止于至美」,「至美」却永远都是遥遥无期。谢栋梁自1969年开始接触雕塑,作品先后有写实系列 (1969至1981)、变形系列(1981至1985)、虚形系列(1986至1987)方圆系列(1987至1989)、半抽象人体系列(1992至1994)、新具象历史人物系列(1992至1994),以及最近一年的浮生系列。二十多年的岁月,一路苦苦营求,一再求变,无非是想使自己的作品更接近「至美」的境域。

  艺术创作求其变,我们应有几点认识:第一、变不是恣意从情的「传统颠覆」,也不是悖乱执狂的「造反有理」,而是具有理智性和建设性的心态,希望使作品往好的方向去发展。第二、变不是一定能变好,也不一定能更好。虽然如此,变是一种新的尝试,换个方式来表现,其中已隐含变好的可能性。不变却只是原地踏步,复制历史或重复自己。第三、对一个负责而且想要有所作为的艺术工作者而言,必然不甘心局限在无所用心、重复制作的窠臼里,除非才情所限、求变无门。第四、求变应是脚步站稳以后,迈出去新的步伐,而不是脚步不稳、蹒跚而行。不是直线式的攀升而是阶梯式的拾级而上。从上述尺度来衡量谢栋梁一意求变的创作态度,我们发现两者有「若合符节」处。谢栋梁的思想方式是很儒家的,尤其是积健为雄、力争上游、以及温柔敦厚、克已复礼等方面。力争上游再加上写实工夫扎实,使他知变、敢变而能变,而温柔敦厚的生命倾向又使他知所节制而有所保留。这两股力量的抗衡,使谢栋梁始终保持在不蜡等、不躁进的温和变革路线。

  艺术创作求其变,其实应不是容易的事,其障碍主要是来自「习焉而不察」的习气和习惯。就以作文和书法来讲,下笔之时,一种习惯的语调、线性就会不期然的流露出来,纵然自己不满意那样的语调、线性,却是很难一改旧习。尤其是审美的习惯和思想的习惯,往往使自己沉醉在一种「自是其是」的审美尺度和思想型态上,根深而柢固,牢不可拔。从这个角度来看谢栋梁的求变作品,「写实」至「浮生」等系列,虽然在制作技法和艺术语汇的形式上,各系列的表现有迥异其趣的地方,但其作品却始终呈现出「雄强中含有韶秀」的艺术风格,这是谢栋梁的习气主导出来的结果,必须如此,才能使自己满意。至于作品主体,无非是人性刻划、人道关怀等,也在其七个系列中一再重复出现,这些是谢栋梁坚持的生命观念,必须如此,才能心安。总而言之,谢栋梁的作品,在技法、形式上是「求其变」。在风格、主体上却是「守其常」。

  谢栋梁近期作品浮生系列,造形是用铁丝网裁剪、卷曲、挤压而成,铁丝网的物质性当然和过去所使用的油土、铁板、石材等不同,因此呈现出来的作品风貌也大异其趣。此一系列作品成形后, 了增 雕塑的量感和厚度,背面敷上一 脂,正面刻意保留 网 致而有秩序的网目,再 成青 (如作品 姝 一)或不 (如作品新 图二)。有的作品成形后, 是美感呈 或主体表 都已 ,因此保留 网成形的原貌,不再翻 成其他金 (如作品 春 图三、浮生若梦等)。 有的作品是 网成形后,敷抹 脂再 上 布,并在其上施以淡彩,是 用 合媒材的 性 作,作品看 有一格 (如作品 、街 巷尾 图四)。另外 有的作品改用 网成形,并敷以不含滑石粉的透明 脂,使 其 ,以凸使用材料的物 性也 有情味(如作品互不相 、与君同行 图五)。从上所述,谢栋梁的近作不但与以前其他系列的制作技法、使用媒材不同,就算同是浮生系列的作品,其求变的创作态度也稳然跃跃欲动。

  就艺术表现的手法来说,浮生系列较诸其他系列的作品,少了一分谨严;多了一分浪漫,少了一分拘束,多了一分自由。处处都有放肆一下、解放一下,试图「向不可能挑战」的意向。因此有些作品为了夸张肢体的扭动效果,却不惜违背人体机能的自然,如作品「无助」(图六),为了凸显人在求助无门的时候,张惶失措的表情,胸部和臀部竟出现在同一平面上。也有些作品为了造形空间的美感,却刻意疏忽肢体的比例,让作品造形更为自由,线条更为灵动。谢栋梁浸淫在人体写实的演练长达十二多年的时间,他对人体精描细绘的写实能力,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浮生系列的部份作品之所以甘冒「不真实」之讳,实在是有意的违拗。而非无意的差失,他想变个方式做做看,寻求人体雕塑的新可能,强调艺术的真实,而不斤斤于人体的真实。这是谢栋梁艺高人胆大之后的叛逆,一如李白做诗,在该「平」的地方却故意用 「仄」。又如技艺精湛的高空 飞人,故意做出惊险的动作,当观众为他捏一把冷汗之瞬间,他又好整以暇的化险为夷了。对于谢栋梁脱离人体真实轨道、恣意求变的作品,我作如是观。

  1995年8 月登于艺术家杂志

作者:许政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