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谢老师邀我在他的雕塑展中写序,说是略缀数言即可,但我却以为是一种极大荣誉。那天走访谢家工作坊,我且先不入厅堂,只是信步于居家周围的景观,见幽雅恢宏的环境只得一一点头赞美。主人虽催邀入室,我却忘怀于其中,绕了几圈才醒了过来。
谢老师,人称谢大师。朴拙坚定而有风范,勤于工作。十数年来他教拳无数,私下我们却称他在作公益,他只是微笑:「雕塑是静态的,太极拳就是一种生命的动态雕塑。」都是美的律动。
谢老师与常人一样曾是一位勤奋不辍的学生,由写实入手,比例精准,刻画细腻,转而为履次获奖并为同业所肯定的艺术家,人常因时空与心绪的转变而转变,二十多年来谢老师创作了「虚形系列」,而后为「方形系列与圆形系列」,到「半抽象人体系列」及「景观雕塑系列……」等等不一而足,皆为各方所推崇。谢老师谨守每隔四至五年办一次个展的自我约定,所以才有今日的「山水系列」的展出。
谢老师曾经从写实中真实地走过来,但这次他不是要重现自然。他只用金属材料通过扭曲、敲打、切割,甚至于放弃了点景而留下大量的空间。这里由较少量的材质所包含自然万事万物中所强调的是自然之「道」的阴的一面。但由于空间充满了气、精神与生命力,所以它也有阳的一面。作品就在这阴阳二面之间相承相生,虚实变幻,给了我们极大的可能与内心的感动。
其实自庄子以来即有「泰初有……」的说法。对中国人而言,虚实可以相生,或是认定空间跟固体一样的实在。此种看法对西方人士而言(尤其是二次大战前)是一种令人惊奇的现代观点。空间或大量的留白并非一无所有,因为一切的生命力都是从 「空」而来,作者往往在未充塞的表面暗示生动性,在缠绕、振荡的结构上运用空虚的空间,在微妙的呈现中有许多超越自然性或现实性的特质。谢老师近来阅历天下名山,本身又曾经是写实高手,人生也经过许许多多的经历磨练与专注,使他面对自然与再创造物一样的出神。
也因为这样,作者简化了山水,再创造了山水。强调山水的虚实与律动。有的作品已近乎彩带式的舞蹈。谢老师充分利用材质属性,举如青铜的质感:黑铁的量感与白铁的梦幻空间。在萦绕、纠缠与腾跃的形式与对比中给了我们极大的暗示力与想像力。
这次,谢老师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办「山水.意象系列」的展览,仍然秉承他求变更新的精神,每隔一段时间以主题展示的方式来呈现。山水清音,但求返响,更期待多方贤达莅临指导。
(二OO七,于东海大学)
作者:李惠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