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浓淡相宜 无言有情——读沈玮的工笔花鸟新作

  不久前见到沈玮的一批工笔花鸟新作,着实让我吃惊。这些近作与我旧忆中沈玮的画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在绘画语言上韵味独具。

  初识沈玮及其作品还是十年前的事,虽已知晓她是学工艺美术的,可乍见到她的工笔花鸟作品,还是深被其对艺术的执着和显露的才华而触动。对大多数观画者而言,作画是件很帅性,很随性的事,轻松、自如、悠闲,可对于一个专业的,且心存企盼的从事者而言,其无疑是一个喜悦与苦楚永伴不离的苦海,无边无岸。

  工笔花鸟,有着它独具的基本技法要求,线的勾法、晕染、着色很讲究,甚至有点程式。沈玮的前期作品画得比较鲜明热烈。她画的牡丹、荷等系列,用色华贵艳丽,白粉的运用明亮夺目,视觉感很强,很有张力。线的运笔、勾勒、顿挫颇有韵律。她笔下的飞禽,造型生趣,有些翎羽画得很深入,很精巧,煞是好看。工笔花鸟是很在意刻画对象的细节的,那些入微生动的细节也往往成为画中精妙入胜的语言之一。她曾画过一些生活中不起眼的杂草花卉,画得非常纯朴自然,生动趣味,栩栩如生,体现了她对自然观察写生的入木及刻画能力,映现了她的生活品味和审美趣向。记得她闲聊时说:“观察一束束花草在日出和日落所带来的感觉变化是生活中极可贵的享受。”这岂止是种单纯的享受,它更是一种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是个画家应具备的素养。在现今弄潮的时代,有许多的画家热衷于构造所谓的个人符号,所谓的变法,画得很新奇,用笔墨表达叙事般的解说概念,成为招蜂引蝶式的潮人,其虽有存在,或是积极的层面,但却渐别了艺术与生活的因果造化。从这点上讲,沈玮的画作是具有厚度元素的。

  诚然,工笔花鸟的学习和创作是个很繁琐,需要韧性的过程,当然,能在会享受其中的种种美妙。沈玮在这一过程中涉足了很广的吸取角度,只要她以为好看的画,有玩味的地方,古人的,或当今的,都会反复多读、品会,甚至临摹一下,体会一番。我见过她的一些摹本习作,很丰富,有当代的佳作,有宋、元的小品,甚至还有花费了大量精力而临摹的八十七神仙长卷,这似乎有点远离了花鸟画的范畴,但却体现了她对视觉感及多元素养分的获取要求,它远超越了狭隘和俗称的勤奋概念,也在有意无意间为她的绘画语言的寻求做了某种积累和有意的储备。

  沈玮是个很静的人,天地悠悠,独享静思,还原了她本来的品性。她的近作妥帖地的显现了她的心境和艺术语言的方向。十年磨一剑太过江湖之说,但变得人画一体般的自如却非信手拈来,我们未必能品尝到其渐进过程中甜涩,却可共鸣到她平淡雅致的诗性画境。

  沈玮的新近之作在题材与制作材料上与她的前期作品并无太多不同,但其表现的艺术语言和技法的运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换,她以往作品中顿挫有秩、清晰明了的线被现行纤如游丝的细线取代,勾勒得也很虚幻,在晕染工程中和色度的淹隐下若有若无,极尽的婉约耐看,别具情趣。她新近的作品中亦有不少表现荷的画作,构图较之前显得简约了,但费煞着经营的苦心,是一种更加的讲究。其以往作品中过于直白艳丽的色块和设色方式也消失了许多,取其代之的是色墨间的微妙、平和、谐调,使画面散发着一丝儒雅气息,但几抹亮眼的花瓣或翠鸟的颜色却意外的惊艳,便颜色的力度达到最大化,有“惜墨如金”般妙意。她近作中的虚实感把握及处理技巧很独到,色墨渲染时的渐弱或渐虚常与所勾的边线留有一些间隙,与背后的色块并不直接相融碰,这种半推半就式的描写使画面有了一份意外的松弛,又很自如。沈玮画作中的这些变化,摒弃了以往作品中略显表象的生和硬,渲溢着一种难得的温软。这份温软之韵恰到妙处地彰显着她作品气息的绵柔厚力,真的很难得。

  如何表达对象、运用笔墨的技法,甚至创造出某种描述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自身的修养、才分。沈玮十年间作品的变化及所取得的绘画语感真的让我很惊异、欣喜和感叹,就让我们期待她带给我们更多的喜悦吧。

作者:许信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