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9 16:55
镇平县玉文化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业队伍庞大,早已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国际玉城二期、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原石雕产业园等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中国?南阳第十二届玉雕节暨玉文化博览会镇平分会场的成功举办……玉文化产业发展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原料购销、设计加工、市场销售、人才培育、文化注入、包装升级、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玉文化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优化产业组合,推动玉雕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大产业的文化注入,坚持把文化内涵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为主阵地,组建玉文化产业研基地;鼓励县玉神公司、神圣公司、玉之魂珠宝等龙头企业,在内部设立“玉文化科研所”,开展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玉文化研究活动;注重开发包装文化,制作卡片和作品点评,提升玉雕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玉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创意策划、文化会展、餐饮住宿、影视演艺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以玉文化为核心的创意、策划、传播、演艺、营销、会展等类型的文化企业,推进玉文化各类企业品牌建设。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雕湾商贸城、玉雕大师创意园、玉文化博物馆迁扩建等在建项目建设速度;成熟项目招商启动,扎实运作珠宝玉雕学院、中原石雕产业园、玉雕产业园等成熟项目。积极谋划重大项目,谋划启动玉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高端购物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玉雕包装及加工工具市场、玉文化演艺中心、玉文化主题酒店(餐馆)、产业联动研发基地、创意设计中心等项目,推进项目之间纵向链接、横向配套,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加大开放招商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等政策性文化产业项目,吸引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入驻投资,构建涉及玉文化产业的文化旅游类、基础设施类、特色商业类、服务平台类等多个项目,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集聚生产要素、拓展发展平台。
规范市场发展环境。按照“发展繁荣新市场,巩固提升老市场”的思路,规范整治县内所有玉雕市场,取缔规划外的玉雕市场。繁荣国际玉城精品市场,引导天下玉源摊位进店经营,做到分类、分区、分档次、分时段经营,规范经营主体,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执法力度,改善经营环境。健全质量检测监管体系,规范整合质检机构,对全县玉雕市场的质检中心进行监管,打击违法监测行为,加快官方法定技术机构建设。继续开展“玉雕购物放心店”评选活动,对已评定的门店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一照一证一书”制度,加强质量监管、诚信监督、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信用体系,营造规范有序、诚信文明的市场秩序,打造“诚信玉乡”良好形象。
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与合作长效机制,聘请世界级、国家级工美大师、雕刻大师和业内精英参与产品工艺的研发设计,带动并提高初中级人才的技艺和视野;加快玉雕大师创意园建设进度,吸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等高端设计创意人才入驻。健全完善培训体系,与中央美院等高校合作培育中高级人才,加快珠宝玉雕学院建设步伐,办好工艺美术学校玉雕专业,培育初中级人才。建立奖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天工奖”“百花奖”等国内知名评选活动中的获奖者,并对新评选出的国家级大师、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健全人才服务机构,建立“镇平县玉雕专业人才库”按照产业基地、商会、企业、门店、大师、新星等类型,实行分类分级建档,跟踪服务,积极协助中高级人才向上申报职称,争创全国、河南工美、玉石雕刻大师。完善“中国玉雕大师服务中心”网站,把玉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科学系统规划宣传推介。加强与中央电视台《鉴宝》、《消费主张》等知名栏目联系合作,拍摄专题片,开辟新栏目,组织各类精品力作外出巡展竞拍;积极参与国事及重大活动纪念品制作,借助国家级工美大师冠名创作、点评推介,提高镇平玉雕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在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交通载体上投放广告,宣传镇平玉文化产业的历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筹建玉雕网络传媒公司,创立国字号刊物,以新兴传播方式推介镇平玉文化产业;编印“镇平玉雕”宣传刊物,对接联系在省、市高档酒店客房里摆放、省内知名旅游景点发放;完善“中华玉都网”和“中国玉雕服务中心”两个网站建设工作,实现微信、腾讯等新主流交流载体与镇平玉文化的互动,增强宣传的多元化;深度挖掘和氏璧等历史典故和玉产业传奇人物故事,创作一批影响广泛的文学、影视、戏曲作品;组织编写玉文化知识系列丛书,普及玉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镇平玉雕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来源:中华玉网-资讯-业界新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