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列维奇(Malevich)得分颇高
图片: courtesy Ahmed Elgammal, Babak Saleh, arxiv.org艺术史学研究者和学究们请做好失望的准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计算机算法,对艺术史中各个杰作所蕴含的创造力进行精准地排名,最终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和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作品位居前列。研究人员利用该算法分析了WikiArt.org数据库中的6.3万件艺术作品,在颜色、纹理、对比度和透视方面进行了对比,再进一步将该结果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画作进行了对照分析。受到程序青睐的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1910)据程序显示,爱德华·孟克(Edvard Munch)的《呐喊》(The Scream)(1893-1910)和毕加索《阿维农少女》(Demoiselles D'Avingnon,1907)是有史以来最具创造力的绘画作品。而费尔南多·卡廖(Fernando Calhau)则被评为最具创造力的画家。尽管许多高居榜首的绘画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也是杰作,但计算机程序也得出了一些让我们出乎意料的结果,例如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的《Garden at les Lauves》(1906)就得到了非常低的分数。“大多数通过算法得到高分的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有极大影响力和极强创造力的画作",算法发明者Ahmed Elgammal和Babak Saleh在arxiv.org上谈道,“这个算法仅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视觉分析,并通过对比创作年代而得到最终的结论。"
这一算法同时呈现出整个艺术史中的创造力爆发期,其中16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被认为是最高峰值。
文:Amah-Rose Abrams
译:肖云燕
来源:搜狗搜索-artne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