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青花绘画中文人画与匠人画到底有哪些差异

2015-06-30 15:37

  元青花绘画中文人画与匠人画的比较研究,到底有哪些差异?

  元青花绘画中文人画与匠人画的比较研究

  在各种元青花的绘画中,绘画的技法和水平差别非常大,我们在现实的鉴赏中容易忽视这样的差别的存在,而这样的差别对于鉴别仿品又是非常重要。

  在元青花的绘画技法中主要有:

  1,线描。

  2,平涂。

  3,漏白。

  4,针刺。

  而文人画和匠人画区别就表现在这几种技法的运用上。

  下图为文人画的代表作。

  再贴匠人画的代表作。

  一:线描

  线描是元青花中的最基本画法,用于勾勒画面的轮廓,画面之间的分隔线以及缠枝花卉的茎,叶脉和莲瓣纹的内画线。线描是画面的骨骼,起支架作用,墨色浓重,笔力坚实,无虚笔。

  线描有用硬笔和软笔的。

  在匠人画中,所有的线描都是用硬笔,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画面工整,缺点是画面呆滞,缺乏变化;

  在文人画中,画面的轮廓线和缠枝花的茎用的是软笔,笔走中锋,用笔流畅圆润,分隔线和叶脉也是用硬笔。

  而现代仿品中,应该用硬笔的地方都用软笔,也就露出破绽。古人用硬笔是为了提高效率,而现代人的软笔功力又不够。常常表现有缠枝花的茎粗细不一,茎的边缘不坚实,发虚,没有力度感,花瓣的边缘线条也缺乏力度,无叶脉或叶脉绵软杂乱排列无序。

  硬笔:用竹子削成,一端为斜面,另一端为圆尖,如以前木工用画线竹笔。

  软笔:分成两种,1,有锋的毛笔。2,无锋的棉花笔。

  再贴上图为文人画,下图为匠人画。

  上图为真品,缠枝花的茎用硬笔画,线条坚实流畅,力透纸背,边缘光滑,力度感强。

  图为仿品,缠枝花的茎用软笔画,绵软无力,粗细不一,边缘发毛。

  在下图中可以看到每个莲瓣纹的组成:先用硬笔画三条实线,再用软笔将外层的两条实线间填色。

  肩部的缠枝莲的茎是用硬笔画的一根实线构成,叶脉和叶子外缘以及花瓣的外缘都是由一条实线用硬笔画成。

  下图中缠枝牡丹花的茎是由硬笔先画两条实线,再用软笔平涂而成。而辅图的缠枝菊花的茎是用硬笔画单根实线。

  在匠人画中,先用硬笔勾勒出所有图形的形状,外框,叶脉,花脉等骨架,然后用软笔平涂。-

  在文人画中,先用硬笔画出主要图形的骨架,再用软笔画出部分的骨架,有些部分则不画骨架,最后用软笔平涂。下面探讨平涂技法。

  再发两个真仿对比

  上图为真品,虎头处的胡须用硬笔画成。

  下图是仿品,竹叶草没有线描,没有骨架,露处破绽。

  上图为仿品,肩部和腹部缠枝花的茎都用软笔画。

  下图是真品,肩部的缠枝花的茎用硬笔画。

  二,平涂

  线描是画面的骨架,平涂就是画面的肌肉和衣服。文人画与匠人画最大的区别就在平涂的方法上。

  匠人画要求画面工整,最完整最忠实地表现画面,在画面上尽可能少地受绘画人的情绪和心情波动的影响,此时要求画工尽快地仔细地忠实地平涂来完成线描部分的填色,用来平涂的工具是没有笔锋的棉花笔。棉花笔在平涂中没有固定的方向性,没有笔锋,经常在画面中有停滞,在元青花中的铁锈斑就是这种方法所留下的痕迹。

  文人画要求画面灵动,主要表现出画面的意境,传神为主。在绘画过程中,随着画工画技的提高,画面少部分的线描被省略,画工的情绪和心情也被带到画面中,画面中更多的看到画工有意无意的突破了线描的限制,画面更生动。这时候都使用有笔锋的毛笔进行平涂,运笔有方向的变化,有笔锋的回转,多有侧锋出现,画面极少出现停滞,少有铁锈斑发生。

  在现代仿品中,都用有笔锋的毛笔,画面中出现的铁锈斑不自然,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此罐虽然为日本松岗美术馆藏品,其实是一件新仿品。此件物品多处信息混乱,与元青花真品差别太大。

  图虽然是画人物场景的大盘,从线条和填色来看,也是匠人画

  图为香港天民楼藏品。从线条和柳叶的平涂来看,应该算文人画。

  馆藏洪武釉里红标准器。从图中可以看出画面中硬笔的线描除分隔线外已经消失,无锋的软笔平涂也消失。

  从时间顺序上,匠人画要早于文人画。

  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元代线描和平涂是存在分工的,线条流畅的工人负责线描,技法差等的工人负责平涂。到了后期这种分工越来越不明显,逐渐产生了文人画风。 通过进一步比较现有的馆藏品发现,早期的元青花都是很规整的程式化的图案较多如花卉题材,后期有动物纹样出现如龙纹,鱼藻纹等,再后期有人物纹出现,后来还有带故事情节的人物纹,最后还有多情节的人物情景(四爱梅瓶)出现,绘画风格也从匠人画过度到文人画。

  所以,通过研究元青花的绘画风格,大致可以将元青花的制成年代进行排序,有专家认为人物图案的元青花制成年代较晚,相当于元明(1351--1368)之间是有道理的。

  在绘画技法上,随着硬笔线描和棉花笔的平涂的消失,匠人画彻底的退出了。

  1,匠人画漏白:分为全漏白和半漏白

  在程式化的匠人画中,为了显示立体感,常常用漏白的技法。线描后不填色称为漏白,完全不填色为全漏白,在全露白上平涂较淡色料为半漏白。这两种技法在早期的匠人画中应用较多,如缠枝花的茎与露白的花托的连接处,花瓣的边缘,等等。

  2,文人画漏白:又称拔白

  用线描勾勒主体画面的图案,再用色料将背景平涂填色。这类作品艺术很高,是较晚出现的文人画风格。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