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2 16:01
导读:在创作过程中,对很多东西有新的了解和认识,是副产品,并不是目的。我认为单纯的艺术创作并不足以让人认识世界,但艺术可以提供想象,这是艺术最大的作用和魅力。科学、哲学、历史、经济学等等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
王浩臣工作照
你中学是101中学理科重点班的,你是如何从一名理科生转变成艺术家的?并不冲突,可能我考美院的时候理科生还比较少,但现在已经非常多了,而且越来越多美院的学生本身文化修养非常不错,高考分数也很高。这是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必然的要求,相反与时代并不适应的是,很多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时候只招收文科考生,这是非常可笑的。国外很多当代艺术的大师,并不是学艺术出身的,马修·巴尼就是学医的。国内的、身边的艺术家也有,徐文恺就是学计算机的。我不认为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背景,会创作出他们现在的作品。所以并不需要所谓转变,反而我认为综合的知识架构、来自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对于做艺术是更有效和自然的。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认知、包括艺术教育的选拔和艺术家的遴选机制,都不应该还停留在过去的保守和狭隘里面。
Animart动物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能进入101中学的重点班,说明是一个“好学生”,在你少年成长经历里应该是顺风顺水的吧?在赞扬中长大的经历对你看待世界和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中学确实成绩不错,但并不能说所谓顺风顺水,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多的部分组成。所有的经历对于艺术家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又未必有那么大的意义,个人的内心和思考还是最重要的。顺遂和苦难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独特的财富,但当然不是一切顺遂和苦难都会造就艺术家。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有人认为“真正艺术家的内心不会离苦难太远”,早已不是这样了。你说过你很喜欢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艺术创作是你认识世界的过程吗?不是过程,而是我认识世界的结果,以及与外界对话的媒介。在创作过程中,对很多东西有新的了解和认识,是副产品,并不是目的。我认为单纯的艺术创作并不足以让人认识世界,但艺术可以提供想象,这是艺术最大的作用和魅力。科学、哲学、历史、经济学等等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你最想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的是你关于什么的思考?我特别在意作品和观众的交流,应该是简单的、轻松的、有趣的。现在随便找个展览去看前言吧,福柯、德里达们的出现频率有多高。首先突然这么多人都能懂当代西方哲学,我存疑,更重要的是,观众关心这个吗?我希望我的创作是一种桥梁,不需要刻意凸显逼格,更不需要和普通公众拉开距离、划清界线。不过我也比较拒绝纯粹审美和装饰性,当然在市场里这样的作品是有意义的,我自己也会收藏这样的作品。我在作品中强调的还是观念,只不过是浅显的、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能看懂都能参与和讨论的,但并不去附会所谓宏大叙事和终极关怀。
Animart动物当代艺术博览会作品
有没有对你影响很大的前辈或者艺术家?并不是很具体的一个或几个人。我有很多喜欢的艺术家,大师、老师、同辈的朋友都有,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此外我从舞台艺术、文学、科技中都会受到很多启发,有时候往往他山之石会来得更强烈一些。Animart动物当代艺术博览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你能谈谈你做这次活动的初衷吗?通过Animart我想探讨的首先是策展的问题。策展作为作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展示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策展作品。但所谓“策展作为立场”不可疑吗?话语权垄断和小圈子自娱自乐对整个行业是有益的吗?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策展人如此赤裸裸地把“策展作品”拿来展示,并且堂而皇之给“策展”以“作品”的名分。Animart就是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我想和整个游戏规则开个玩笑,包括作品的署名、我作为视觉艺术家对动物作品的干预程度、相关的法律问题、展览和销售的主体,本身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简单来说,我就是想用一个很严谨和规范的方式,做一件看起来很荒谬的事情,让大家来聊一聊。但另外一方面,探讨当代艺术圈、艺术市场其实仍然是小圈子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项目里实际上我有更大的关怀,就是关于动物福利的探讨和呼吁,事实证明也有很好的效果,很多流浪动物通过Animart平台找到了领养人。同时我和世界爱护动物基金会也有很好的合作,未来在对方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和公益活动中,会有很多Animart授权的图像使用。
看得见的声音计划
看得见的声音计划是一个旨在关爱聋哑人的艺术计划,你认为艺术应该充满正能量吗?我不这么认为。不过充满负能量总是不好的,我觉得伤痕美术在今天这样的消费社会一定不受欢迎。《看得见的声音计划》最开始只是我的装置作品《不确定的表达》,作为装置作品,它已经是成立的了。现在在很多展览中我也会有装置作品的方式独立呈现。只是当时刚好有个广告公司想和我合作,想拍个片子去戛纳广告节,所以我发展出了这个公益的计划。在这里面装置本身就会被弱化,整个计划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计划我还没有做完,还是实施中的项目,因为目前并没有具体某个贫困的聋哑孩子因为我的计划和帮助而恢复听说能力,而这个恰恰是我觉得这个项目里最重要的部分。这和之前《不确定的表达》单纯作为装置作品就有本质的区别。当然我知道其实很多人并不太关心这个,他们了解这个概念就会觉得很牛逼了,是不是真的做到位了反而无所谓。这也是我认为现在很多计划型艺术的通病,他们绝大部分无效,以艺术的名义进入田野,貌似关注特定社群,实际上对对象甚至造成了打扰和伤害。最终双年展作为计划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或节点,整个计划沦为无效的三流社会调查,同时放弃视觉艺术家的美学责任。好像有了慈善、有个公共关怀,审美和有效性都不再重要,作品就已经当然的成立了。这是有问题的。其实所谓正能量、公益因素,跟一切形式和语言上的因素一样,在不必要的时候,对作品就是冗余和干扰,是需要做减法加以排除的。我接下来还会做很多艺术计划,包括Animart也是一个计划,但作品本身的观念性和艺术性一直是我最核心的追求。
偶像系列-马克思
近期有什么创作和展览计划?《看得见的声音计划》正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这是这个作品在北京第一次完整地公开展出,同时也是第一次开放体验和装置绘画订制的预约。同时也会有很有意思的公教活动。接下来《Animart动物当代艺术博览会》会在今日美术馆根据现场空间进行呈现,和美院的版本有所调整。年底前会在合适的机构完整举办Animart艺博会,作为个人项目,会有更丰富的形式和更多的作品,包括和一些其他艺术家合作的尝试。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李雨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