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求索不倦独步画坛的画家吴厚信

  2012年春天我去拜访同窗老友厚信,看見他正在把一张张图画纸接起来,在上面画一幅长长的素描稿,画面上是浩瀚的历史场面和林则徐、李鸿章,慈禧等历史人物,他告诉我,他要把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用油画长巻的形式画出来,我吃了一惊。我的直感是这是一件浩大工程,非一日之功,我担心他的身体,告诉他曾经有位画家倒在了自己的长卷前,千万要保重身体。2015年夏天,我得到一个惊喜,厚信的新作油画长卷《中国记忆和中国梦》将参加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我素知厚信的执着和毅力是惊人的,历时两年半,因身体缘故数次入院,出院后依然坚持,终于把他想做的事做成了,而且比我想象的要好,要快!面对这幅长达22米巨幅作品,引发了我对历史回忆和艺术欣赏的双重效应,从内容而言,画家笔下描绘的这段沧桑历史,完全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的历史感悟,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怀和赤子之心,从绘画语言角度则是一次有魄力的成功探索,其气势磅礴、形象生动,情感激蕩及细节精致入微深深打动观者。此作在这独特的日子问世,让我感觉到这正是厚信个人的生命奉献和民族的历史回忆自然重合,他以富于激情的历史感和艺术观,在自己的艺术生命行程上留下了独特的、动人的足迹!

  在艺术家的人群中,厚信是一个很少见的杂家,但他常对我说心里觉得最热爱的最得心应手的依然是手中的画笔。厚信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先后供职于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凡四十年直至退休。长影阶段是他的电影美术生涯,珠影阶段是他的电影编导生涯,退休以后,是他的画家生涯。1965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人家造反,他画革命画,后来由於画画基本功过硬,被违心地调入宣传发行科,《吉鸿昌》、《丫丫》、《沙家浜》等很多著名的电影海报都出至他的笔下,如今他的手绘电影海报都成了奇货可居的收藏品。那个阶段他的重要作品有油画《杨靖宇》(杨靖宇纪念馆收藏)、水粉组画《四渡赤水》(吉林出版社1979年出版),后来又担任《苦恋》等多部影片的美术师,新时期电影理论重要撰稿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珠影实现了执导电影的目标,他执导的纪彔片《蛇口奏鸣曲》获得金鸡奖最佳纪彔片奖,故事片《快乐岛奇遇》、《沧海雄风》获得童牛奖、华表奖和工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九十年代初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导演岗位,担任珠影总编室主任长达十年,成为国家一级编剧、许多知名电影电视剧的作者或策划者。丰富的艺术生涯使他的身份成就了画家、导演和编剧的三重性,辛勤耕耘于多块田地,但始终没有放弃青年时代矢志从事绘画艺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退休之后更是潛心作画一发而不可收,终于在晚年以一幅鸿篇巨制《中国记忆与中国梦》实现了青年时代的理想,完成了自身人生价值的认证。

  考察一位画家创作和个人风格的形成,必须了解画家的经历和历史记忆,<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运应时代而生而且肩负重要社会使命,完成这样的巨幅创作作者需要具备至少四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首先是能画,没有绘画基本功一切无从谈起,二是艺术家的责任感,三是对表现的历史深入的理解与熟知,四是要有独特的开创性的艺术手法。恰巧,命运让厚信同时具备了这四个条件,所以油画长卷《中国记忆和中国梦》在吴厚信的笔下诞生不是偶然的。厚信身上的艺术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历史情结如魂附体,他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题材大都与时代或历史紧密相连,如电影《蛇口奏鸣曲》、《沧海雄风>,电视剧<鸦片战争演义>、<激情年代>是历史题材或当代改革开放题材,从创作中他掌握了大量素材史料,退休之后重执从来没有放下过的画笔,依然得心应手,而且他熟悉的电影艺术特征及银幕造型语言,在无形中都融化成为了他绘画修养和思维方式。厚信说'中国梦'这三个字曾在他的头脑中萦绕挥之不去,他发现一幅单幅画和传统技法无法准确、全面、完善地表达中国梦这个博大的主题,此时电影思维却像灵光一样闪现!一百多年来为实现强国梦,仁人志士的磨难与奋斗像电影镜头画面一样一幅幅地在眼前展现,作为画家的他要做的就是把一幅幅主题性绘画和人物形象,历史场面故事和细节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銜接起来,于是长卷的构思出现了,他完全冲破传统绘画的焦点透视,时空一律的束缚,此刻电影的思维、电影的运动感、电影的空间连续性与镜头的移动、蒙太奇的跳转和銜接,都成为他的绘画语言。一幅长卷将一百多年的风云浓缩突现于眼前,令人震憾!难能可贵的是漫长远久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主次分明,详略有序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中的历史空间既统一又有变化,时空与场景的变化非常有机自然,延伸与转折非常流畅,历史情节、人物形象与情绪,大场面与细节处理得既统一又有变化,灵活的电影思维又使之画面气势磅礴而又顺畅自如,引导着观者沿着历史的轨迹一段一段地阅读史实,认识人物,坚实的写实基本功和平实画风使行内行外的观者都能看懂其中之义并各取所需。眼前的巨作证明<中国记忆与中国梦>的创作是成功的,作为画家的吳厚信正是这样独步画坛、以与众不同的绘画创作语言表达了自己人生观、历史观和艺术观,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之外,从画面中更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对中国命运和艺术执着真诚献身者的坚韧跋涉和人格力量及内心激情。

  我衷心祝贺<中国记忆与中国梦>这一重要作品的诞生,这一创新性的巨幅画作必将在中国绘画长廊有一席之地,的更欣慰它的创作者是来自电影界的一位老友,他终于完成了电影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毕生的画家梦的追求。著名编剧刘和平的七绝'读吴厚信先生油画长卷<中国记忆与中国梦>一叹写得好:苦难尤来画不成,丹青只对会家吟,二十四史明月在,几人识得梦中人。

2015年8月 于杭州

作者:倪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