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朝阳:根雕艺人5年雕成《水浒传》108将(图)

2016-07-19 16:01

  王志敏完成水浒108将用了5年时间。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朝阳记者 崔晋涛 摄

  怒目圆瞪,手持板斧的李逵气势汹汹;骑在虎背,右拳高高扬起的武松让人心存敬畏……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水浒人物根雕出自朝阳市59岁的王志敏之手。王志敏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阳根雕)代表性传承人,他花费了5年时间,完成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根雕创作。

  潜心雕刻 5年终完成108将

  王志敏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协会会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阳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昨日午后,记者来到了王志敏创作的工作室。说是工作室,其实是他一位朋友在朝阳市桃花吐镇一处山腰建的山庄,取名“桃花山庄”,山庄内古朴幽静,一级级石阶蜿蜒而上,果树、珍禽点缀其中,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在山顶一间小屋内,王志敏正在雕琢一件“渔家乐”的作品,王志敏说:“以前做木雕从来都不出售,但是随着开销的增加,现在也开始给别人做带料加工,用来贴补费用。”

  桌面上摆放的这件“渔家乐”已接近完工,老人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一位头戴荷叶的老渔翁坐在小船上,双手抓起一条高高跃出水面的鲤鱼。作品各个细节非常细腻,而且动感十足。

  在山庄的另一处展示厅陈列着王志敏刚刚制作完成的水浒108将,这108将形态各异,姿势表情各不相同。有的骑马端枪奔赴战场,有的笑逐颜开谈笑风生,有的愁眉不展若有所思。

  王志敏讲,这些人物他创作了5年的时间,这期间还有30件左右的作品他不太满意,又重新构思,重新制作,近日,终于完成了全部制作。

  108将的作品完成后,王志敏将其陈设在山庄的展厅内,向市民免费开放,市民参观后纷纷称奇,不断赞叹老人精湛的手艺。

  幼年患病 足不出户潜心研究根雕

  40多年前,王志敏还不到20岁,由于曾患小儿麻痹,行动不便,长期待在家中,有一次他看见一位邻居在家雕刻木制烟斗,还有龙头拐杖一类的东西,他越看越着迷,于是跟着邻居学起了雕刻,开始只做一些简单的小动物一类的造型,后来随着年龄和技艺的增长,王志敏开始不满足于此。

  1972年,他与众多的同龄人一起开始了专业的美术学习,4年之后毕业,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作品同之前有了质的飞跃,构图、线条、人物刻画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王志敏说。

  王志敏制作根雕所用的原料基本来自附近的村庄,有杏木、梨木等等,开始有人给他送树根,一车300元钱,但是往往一车都没有一个能用上的,后来他为了节省经费,拖着不是十分便利的双脚,到田间地头亲自物色原料,看好了然后掏钱买下。

  制作108将 几乎翻烂了《水浒》

  王志敏说,制作根雕要顺其自然,3分创作,7分自然,所以动刀越少越好。制作的第一步是“相根”,就是拿来一个树根,根据它的形态,在脑中构思出题材、图形。“这是创作整个作品最难的也是最耗时的一个过程。”

  对于水浒传中不熟悉的人物,王志敏要多次翻阅原著,熟记人物的性格,然后揣摩出人物的多种形态表情,挑选树根的时候再一一对照,一旦树根和心中人物的形态契合,便可以开始创作。

  整件作品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表情的刻画,王志敏会根据人物当时的情景设定表情,比如杨志卖刀时,脸上是一种依依不舍;白胜卖酒时担心别人发现,有点“獐头鼠目”;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怒目圆瞪……

  王志敏最后表示,现在的孩子对这项传统工艺不感兴趣,因为学这项手艺时间很长,很多人因为短时间看不到成绩和收获,所以选择了放弃,现在他有一位徒弟,但是也年近50岁,他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希望更多的人来接触根雕,喜爱根雕。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作者:崔晋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