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鲁明军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六届评论奖,张献民获特别奖

2017-11-10 16:53

  11月8日上午,2017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六届评论奖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颁布 。今年该奖项授予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鲁明军的写作提案《疆域之眼:当代艺术的地缘政治与后全球化政治》,旨在探讨近三四十年来各地出现的民族分离运动以及政治保守主义的回潮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多重关系。与此同时,本届评论奖还增设了特别奖,授予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张献民的《公共影像》,该提案关注被大众所观看的公共领域影像,将当代艺术批评拓展到视觉文化和媒体文化的领域。艺术奖将为得奖者提供80000元人民币的基金,以资助获奖者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对于课题成为出版物的创作。

  本届CCAA评委会邀请了四位国际国内评委组成评审团对今年提交的24份提案进行研讨和评审。本届评委分别是:《艺术论坛》杂志发行人查尔斯·加利亚诺(Charles Guarino),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高级策展人皮力,瑞士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M+视觉文化博物馆董事乌利·希克(Uli Sigg),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汪民安。过去五届的获奖者分别是姚嘉善(2007)、王春辰(2009)、朱朱(2011)、刘秀仪(2011 评委提名奖)、董冰峰(2013)、崔灿灿(2013 特别提名荣誉)和于渺(2015) 。

  鲁明君在他的提案中写道:“全球化业已演化为民族国家的一个极端变体,甚或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残酷的后全球化时代。”他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为了对于世界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作出重新平衡。在以当代艺术实践为核心的探讨当中,鲁明军的提案既区别于全球化盲目乐观的视角,也不同于民族主义叙事,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张献民的“公共影像”概念是对于其早期著作《看不见的影像》的继承,将视角立足于并非属于狭义艺术领域的公共图像和媒体文化。张献民长期搜集电视广告、新闻联播、成人影片和盗版碟片等被公众接触却易于忽视的影像片段,并以哈贝马斯、布尔迪厄和德勒兹等人的理论进行汇总阐释。

  在颁奖典礼后,美术馆举办了名为“批评的角色——CCAA三人对话”的学术对谈。作为嘉宾,2015年的获奖人于渺指出,在被快速艺术展览工业生产裹胁的当下,艺术写作同样受到资本化、同质化的影响,基于长期观察总结的批评是大量缺失的。作为奖项评审之一,皮力针对该话题评价道,因为批评家在纸媒的传统话语权衰落、艺术家思辨能力的提升和收藏家介入艺术前期生产等多方因素,艺术批评的权力正在被剥夺。如何在博物馆工业不断确立自身地位的当下重新定位艺术批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外,汪民安也在对谈中指出,“中国学生大多数的艺术史知识非常匮乏。”他认为,运用美术馆打开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乌利·希克表示,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美术馆已经变成当代的大教堂,扮演了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地位;而在中国美术馆教育的兴起同样是非常值得令人欣慰的。

  无论是颁奖仪式还是座谈会上,中国艺术批评在商业和政治的夹缝中生存的困难处境一再被提及。皮力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进一步阐述道:“我们可以看到这30年下来很多研究还处在一个很零星的状态,因为意识形态等的很多原因,严肃的讨论和话题不能很好地展开。市场经济的兴起又给艺术批评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中国的共同的批评叙事还没有被建立起来。我们做CCAA,也是为了鼓励一些更长的,区别于画廊评论的个案研究。”尚未成熟就已经遇到新时代困境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未来似乎必然需要深思熟虑,也急迫等待优秀的创作。本届获奖者鲁明君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也同样说道:“恰是在这样一个快速消费和被消费的体制—生态中,反而更需要有定力的深度研究和写作。”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