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代钧窑天蓝釉碗

2018-02-21 15:16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台。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窑变,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和称颂。

  钧窑有官、民钧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较粗拙明显,器壁则隐约而不易发现),此为官钧的显著特征,而民钧绝无这种现象。官钧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宫廷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总的来说,官钧显得古朴典雅,规整大气,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犹若贵妇人般的雍容华贵。

  民钧:器型随意,大多不够严谨,胎质粗松,声音多数发糠,釉色较官钧薄,底足露胎较多;虽色彩艳丽,却少了一些红、紫的成分,尤其是窑变的色调反差较大,似村姑般娇嫣,而总让人感觉有点“俗气”。

  此钧碗天蓝釉,口径18.5厘米,底足5.5厘米,高6.8厘米。圆口内敛,外壁上丰下削,瘦底,小圈足。天蓝色乳浊釉十分肥润,并参差几抹丝状紫褐条纹;口沿一周呈淡茶褐色,顺其碗沿逐渐渗透为茶黄色,与天蓝釉接壤而天衣无缝(茶色中密布细小的棕眼)。这茶色以及参差的紫褐丝状纹与天蓝色互相映衬,犹如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灿烂。

  碗内壁天蓝釉清新悦目,玫瑰紫窑变斑滋润凝厚,恰似深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中飘落的一片红玫瑰花瓣。

  此碗釉层肥腻而平静,色彩艳丽而协调,器型纯朴而规整,釉面口薄而底厚,接近碗底处

  留有湛蓝的屯釉。放大镜之下器壁的蚯蚓纹显而易见,恰如脂粉渗汗而滞曲流淌,又似褶皱的猪皮纹,扭曲而不规则。此碗器壁在放大镜下,气泡窑变多为紫罗兰色,密布叠见而弥漫全器釉面。这是前人所述的“紫汗漫”,布全器釉面者真,成片段者为仿,这是鉴定宋钧窑的主要依据。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羊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