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90后美女古籍修复师: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8-02-22 07:29

  毛笔蘸浆糊、镊子撕竹纸、手搓纸捻、蒸锅蒸古籍……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特藏研究部90后古籍修复师夏天妮,不停切换着手中的工具,对手中的破损古籍进行破洞修补、晾干、压平、打眼、装订等修复操作。

  今年24岁的夏天妮,毕业前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一批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大三实习期间拜师学艺,从接触字画修复到古籍修复。工作一年以来,经过揭、拆、压、包、订的“手术”流程,300余本“病书”在她手中“康复”。

  2日上午,夏天妮像往常一样先做浆糊备用,需搅拌30分钟。做好浆糊后,夏天妮坐在工作台前,开始对厚度仅有0.05毫米的纸张进行“手术”。她将一页古书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喷洒上水并用毛笔把书轻轻铺开,再蘸取用淀粉制成的浆糊涂抹在破洞处。

  夏天妮介绍,修复之前一定要观察古书的损坏程度,选择修补方式,脱墨的古籍不适合喷水压平。她说,修补前,还要给破损古籍“配纸”,“配纸”也是自己调色、染色。“修补破洞,借助镊子将‘配纸’撕成破洞的形状,这个过程尤其考验眼力和耐心。”

  在夏天妮的工作台上摆着几本古籍,书页或磨损、或老化、或撕裂、或虫蛀。一本50余页的《伤寒明理论》,夏天妮低头伏案修复了两周。她介绍说,虽然科技日益发展,但修书并不能轻易使用机器和化学材料。

  “修复古籍,好像是‘救命’,先修复破损最厉害的。修复不及时,古籍有可能会烂掉。”夏天妮说,她曾经遇到过一本页面几乎全部粘连的古籍,通过将其放在蒸锅内蒸的方式进行修复,这让她非常骄傲。

  夏天妮熟练地将已修补好的一张主页压在木板中间进行压平。“修复古籍这份工作,需要的更多是细心和耐心,能够坐下来静心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

  手工制作的纸捻是装订书的关键,只要有空闲时间,夏天妮就会用纤维较长的皮纸搓纸捻以留备用。“每拿到一本破损的古籍,都非常期待看到它经过修复后崭新的样子。”她说,装订结束的时刻,也是她内心最激动的一刻,而下一本书的修补又是新的期待。

  来源:中新网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孙婷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