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8:资本搏击创意之剑

2018-02-24 02:32

  李佩森

  2018年是我国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一年,随着中国GDP增速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驶入前所未有的升级轨道。

  产业基金打响第一枪

  有中国特色的债权资金正在花样翻新地发起“投贷奖购”等联动式产业扶持,各种混合融资及产业联盟也在各种层面上拔地而起,从重庆的摩天大楼到四川的产业基金,从北京的投促大会到上海的文化资本盛宴,从杭州雄心勃勃的建设国家文化产业中心城市计划到深圳“世界设计之都”的蓝图,中国人从不缺乏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文化产业的症结何在?经常有人会问这个看似深奥的问题。对此,笔者的回答是:中国需要产业级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及产业级的长期融资架构。从强大的产品创新机制到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体系,一直到以长期、成熟的股权资本为主要推手的融资体系的支持,都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关键节点。

  当然,还有成熟的风投体系,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如今的中国文化产业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混合产业及资本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民营、外资以及多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主体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各个产业环节的改革、创新与市场化实践,正是中国文化产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力量。

  擅长模仿 短于创新

  中国的文化有其底蕴,却缺乏与时俱进的基因;中国的产业擅长模仿,却短于创新和引领。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如果能够以做一个文化精品产品的觉悟,以一分匠心和坚守不断去尝试、突破,中国文化产业必将能够傲视全球产业之林。

  迪士尼、环球影业、索尼、华纳兄弟、派拉蒙以及苹果、亚马逊、奈飞等在内的全球内容产业巨头如今正在布局娱乐、媒体、体育、影视、动画、流媒体以及主题乐园市场,中国有阿里巴巴,有腾讯,也有爱奇艺,其产业的大手笔也不遑多让。从技术、商业、管理、人才、资本、渠道等各方面,中国的文化产业都正在迎头赶上,以创意资本,而非传统中国文化的崭新形象。

  遗憾的是,许多产业资深人士都感慨很少再见过《小蝌蚪找妈妈》那样的现象级水墨动画片了,过去的中国,虽然远远谈不上经济发达和科技领先,但在过去那个贫弱的时代,中国都能产生这样堪称经典的文化产品,何况是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当代?

  中国文化产业,如果说出了什么问题,那唯一的问题就是心态,失衡的心态,急于求成的心态和浮躁的心态。这种心态毁人于一时,甚至还可能毁人之一生。任何的艺术和文化精品,都不可能建立在粗制滥造和对人文精神漠然置之的基础上。

  《国宝会说话》引发了全民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热潮,《中国诗词大会》促动了全民关注国学、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百家讲坛》使许多人重新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帮助多少人走下酒桌,走到书桌边。每一个能够较好平衡商业和精神元素的视听产品,都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向雍容大气,走向煌煌气象,走向文化的根本,走向人性的未来。

  文以载道 与时俱进

  传统的小鲜肉加热门IP电影套路越来越难奏效,靠几张俏脸加上粗制滥造的剧情越来越难让观众买单,那些良心之作、用心之作,虽然不一定有大腕明星,却本着一份匠心和良心,精心打磨出来的文化精品,照样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当我们的祖先千年前发出这样的喟叹时,我们文化产业人是否也听得到他们的心跳,感受得到他们的精神和扑面而来的气息?文以载道是我们的使命,与时俱进是我们的责任,平衡艺术与商业,精神与市场,正是我们中国文化产业人无远弗届的方向。

  多年前,一位国际创意产业的前辈曾谆谆告诫笔者,“不要忽视自我努力和自我成长的作用,我们的力量对于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后,笔者忽然对这句话深深印于内心,是的,不管前方还有多少疾风骤雨,有多少崎岖险阻,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的文化产业一定能够登顶王者之巅。而在这历史性的进程中,创意资本,也必将一起发展壮大,载入产业之史册。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