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出境展览文物须筑牢安全底线

2018-02-25 10:00

  近日,赴美展出的兵马俑被人盗走拇指引发关注。2月21日,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工作人员称,此次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展出的展品来自陕西省16家单位,“兵马俑拇指被盗”事件并未影响展览的举办和文物回国日期,展期将按原计划。目前“断指”兵马俑仍在展出中。(2月23日《北京晚报》)

  可以说,文物出国展览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规范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制定出台了《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于2013年又制定实施了《出境展览文物安全规定(试行)》,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出境文物安全的万无一失。

  近日引发关注的赴美展出的兵马俑被人盗走拇指事件,虽然被盗兵马俑拇指已经找回,并且涉事男子迈克?罗哈纳也面临审判。但其间暴露出的博物馆安保漏洞令人震惊。比如,据报道,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兵马俑拇指被盗18天之后方才察觉;同样,据报道,此次展览的承办方及文物借出方等国内文物管理部门反应迟缓和消极被动,也让人十分遗憾。

  文物的价值是众所周知的。以这尊兵俑为例,价值约合人民币2800多万元;并且据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表示,由于工艺复杂,要想修复一尊兵马俑至少需要3至5个月的时间。试想,如果出境展览文物都面临如此不安全的境界,这些走出国门的文物可还会“完璧归赵”?所以,出境展览文物须筑牢安全底线。

  事实上,国内外的一流博物馆,都将保护展品安全作为立馆的基本准则。特别是对于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的展出,配备足够而充分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展品安全须是标准动作。据悉在我国,文物部门在安保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大型博物馆普遍会采用展柜和围栏等方式对珍贵文物进行保护。

  文物外展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虽然我国有明确规定,禁止某些特别珍贵且容易损坏的文物出境展出;但是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随着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及近年来海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中国文物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更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越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更须在文物安全上做足文章。

  诚如媒体评论,文物一旦“走出去”,就必然面临着诸多不测的风险。因此,就需要各方依法完备安保各项措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同时,此次“兵马俑手指案”涉事人员难逃法律的制裁,而这样的事件未尝不是对出境展览文物的一次警示。当然,公众也应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的文物都应如此,共同为这些历史遗产筑牢“安全罩”。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