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场景复原” 给你看过去怎么过年

2018-02-25 20:15

老物件 装置作品

   一声“回家过年”,牵动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最温暖的情愫。无论走多远,过多久,我们对家的向往,对年的期盼,始终未变。花布被单、革命海报、一定要摆在显眼位置的砖头大哥大、其乐融融的大院子……这些极具时代特色的年味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逝,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2月2日,南京博物院“回家过年展”正式开展,展览采用“场景复原”的方式,展示着不同时期的家庭生活场景,把过去的年味“搬到”当下。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整个展览的第一部分,也就是50到70年代场景的复原。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氛围,还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一些很温暖的东西,比方说被子,被褥……”跟着南博社会服务部副主任陈刚的步伐,首先体验的是父辈们的新年。

  这里所展示的老物件、老票证、老年货,很多都是为本次展览专门征集而来。所有物品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真真切切的物件,包罗生活百态。陈刚说:“我们刻意挑选了南京人经常会用的,会放在家里的很有时代特性的装饰品,比方说那个时候的长江大桥,给那个时代生活的人提供一些美好的回忆或者说感触。无论是镜框,还是它上面挂的绳子,都还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东西。”

  这次展览是以“家”“年”和“年代感”为关键词,家庭生活状态变迁为轴,通过场景、实物、影像、装置等,复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院落、堂屋和内室、八九十年代客厅和卧室、新世纪的新家等。

  比如你还记得《坦克大战》《俄罗斯方块》吗?那是80后、90后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展厅内就设置了小霸王游戏互动区,可以现场打一局经典游戏,重拾美好记忆。再比如新世纪展区中悬挂“年年有余”吉祥装置,上千条双鱼饰品倾泻而下,精美的鱼形挂饰点亮这个春节。

  据南博副院长刘文涛介绍,展览中展出的物件都是南京博物院去年征集的1949年以后的老物件,有许多还是南博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我们博物馆一般都是关注祖先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对于我们刚刚消逝的昨天,我们意识到也应该去关注,去记录,去呈现。”与以往不同,“回家过年”是一次没有“一米线”的展,人们可以零距离地去触摸展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节衣缩食到衣食丰足,然后到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我们通过这个展览,希望大家更加‘沉浸式’地去体会到这种变化。”刘文涛说道。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10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朱同,金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