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青年周刊》梁琴访谈

  梁琴:您是如何达到“从有了才画的必然王国到画了才有的自由王国”的这种境界的。

  马书林有了才画和画了才有是两个概念,有了才画是指停留于客观物象外在表象阶段,它往往是受物象本身外在形象的限制,拘泥于对物象本身的传达,这其中更偏重于描绘物象的能力之上,而画了才有多指对客观物象形象本身的观察,还包括物象形象的属性、内核、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现状、本质等等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完全不受其客观物象外相限制的艺术再现,是运用自己掌握的综合知识修养、技法、工具等强化自己的心中意象的一种理想境界,也即是理想之美、心灵之美、幻象之美、艺术之美。

  梁琴:您早年从事工笔绘画,并多次获得各种大奖,是什么原因使您放弃了工笔画而转为水墨京剧人物画的?

  马书林:这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这其中的因素很多,随着我的学习积累,知识面的不断拓宽,艺术修养的逐渐提高,生活阅历不断丰富,使我从单一的喜爱工笔花鸟画到工笔人物画,再到装饰绘画以及创作各种材料的装饰壁画等等,对画种画域的不断拓宽,自己觉得单纯以工笔绘画的方式已满足不了我要表现出内心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似乎在大写意的绘画形态上能找到与自己心灵物象更贴近一些的绘画语言。我觉得大写意的绘画形式更能充分表达出画家对生活的感受,而感受传达在艺术创作中是最为重要的。我认为技法技巧是可以教、可以传授的,唯一不可教的即是感受,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天赋。

  还有一个所以转向大写意京剧人物画创作原因,是因为我对京剧中生旦净丑等角色的扮相比较感兴趣,觉得中国戏曲脸谱化、程式化扮相的鲜艳色彩及疏离生活真实、追求艺术真实的写意性和中国画中非现性的意象写意精神有着极为相通之处,都是在具象中见抽象的艺术,都是极具意象的艺术形式。两者虽然载体不同,却根源相同,且都具有强烈艺术个性。我一直试想把中国画和中国京剧这两个国粹精神融合到一起,怎么能在这两种亦同非同的艺术之间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契合点,或者说是找到一个能够随心所欲挥洒突显自己个性、表现自己心境的彩墨水墨绘画载体,这也是我由工笔转向写意,由外象走向心象在水墨画这个领域中所追求的目标。

  梁琴:您现在是美术馆的副馆长,同时您又是个画家,请问这两种身份之间矛盾吗?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多大影响?

  马书林:是的,首先是我感觉时间短缺,一般只是在双休日和晚上画画。还有就是画家创作更多的需要是感性思维的随意,而管理更多需要逻辑思维的严密,我现在正是同时做着需要两种思维状况完成的事情,所以经常需要转换思维方法,在我的画中似乎可以看到我的“两种”性格。这两种素质我似乎都具备,我的工笔画即体现出细到极致,写意画也体现出豪放到极端。做为一个画家我骨子里直率坦诚甚至童真的东西可能更多,而我真是希望这种品格能在我的性格中保持不变,因为我始终希望画画成为我一生的事业。再者就是社会责任和艺术取向之间也是时时需要做出选择的。

  梁琴:您画的水墨京剧人物画和国粹京剧同源,只是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请问京剧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多大的影响?

  马书林:我画水墨京剧人物画,京剧即是内容,水墨即是形式,但无论是水墨画还是京剧都是生活的艺术化,也是常说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生活中美的本质更加强调、概括、提炼、升华,使外在的具象真实和意象真实更为统一。其实无论国画还是京剧都讲求表现意味和意向造型,都是在具象中见抽象、在抽象中见意象的艺术。如京剧舞台上的一桌一椅是会因剧情的变化和演员表演的需要而具有多种含义的道具,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在一招一式中也与中国画的“计白当黑”、“虚实生白”、“不似之似”等许多方面极为相似。两种艺术都是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内涵为文化根源,因载体的语言形式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如何使用中国画的特质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已程式化的京剧艺术,张扬个性艺术面貌的语言方式,是我一直不懈的追求。

  梁琴:观您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取材,结构,笔墨等诸多方面,好像都与您所学的学科和爱好都有很大的联系,对吗?

  您现在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较大。您现在的作品看似笔墨无拘无束,而细品进来在狂野中亦有规则章法“自由而中矩,无意中而得意”,这种境界您是如何达到的?

  马书林:这与我学画的历程和经历有很大关系,多年的创作感受使我更加领悟到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对中国文化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对原始彩陶、岩画、汉砖、青铜器各种民间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现代艺术都应该有所感悟。要真正以一个有别他人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境去感悟传统精神、哲理思想以及今日现实社会人文精神的深层内涵。其次是对当代绘画的语言形式要有所了解,要对今天的现实生活,对今天的艺术状况有比较综合的认识,分析和理解。对当今中国画创作正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画家的作品需要与今天的大众审美产生互动,产生共鸣,必须有他们息息相关的东西在里面,有我们民族的特征和情感在里面,使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美的表现形式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才具有了时代意义。

  梁琴:2004年您调入美术界至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分管业务工作,这应该是您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吗?

  马书林:当然,2004年从鲁迅美术学院调到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已经七年多时间,这七年间对我真可以说是人生极为难得的七年,是大开眼界的七年,是修养迅速提高的七年,时光任苒,快如飞梭,转瞬七载。美术馆的工作平台,得天独厚,观史、观人,观画耳目全新。多国出访,洽谈展览,精品收藏,学术研究,浏览经典。增长理论知识和视觉修养,宛如大学再行深造。万事有得有失,只是时而颇感疲惫,我总是在说我本是劳禄命,劳心、劳身,生来注定。

  梁琴:您作为美术馆的副馆长,经常看到各种风格流派的画展,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融的问题?

  马书林:在国际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一体化的含义不是各国文化被相互消融,或是消解,而是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中,在我们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请进来同时,更好的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目前国家地位的提升,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多更好地与各国文化相互交流、认知、学习、借鉴的机遇。在西方艺术观念、西方艺术精神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交融、交汇、交锋的今天,我们艺术家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是不能动摇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西方更了解东方,更了解中国。现在总体上来说,中国画在国际上传播介绍得还是不够。这几年我到过欧、美、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接触了若干知名博物馆馆长,发现他们了解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中国画的认识也逐渐丰富起来了。文化部、文联等有关部门在与国际交流中也越来越多的注重宣传介绍中国的绘画艺术,越来越多地举办各种各样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相关展览,正在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让世界能更多了解中国的国粹和中国的艺术精品。但是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仅仅靠一两个展览是不够的,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传播过程,是要经过国人不懈的共同努力,所以我觉得我现在不仅仅是一个画家,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做为中国国家美术馆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要让我们的中国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主渠道,走向世界各国展示艺术的主平台,让世界能更多地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

  梁琴:您作为一个人物画的“戏墨者,深深感悟到:笔墨本无界。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中国人物画创作是在物我两忘中求得放浪形骸之外的一种体验到真正含义是什么?

  马书林:我的画是我对写意绘画艺术的理解,绘画无外乎是对真、善、美的表达,无外乎是精神世界的传达与再现,无外乎是继承创造时代面貌,无外乎是充分表现自己对今天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做为一个画家首先是他要真正喜爱绘画艺术,要深刻理解绘画语言的意义,要有鲜明的个性,真诚的心灵,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精神。但我们也必须在使中国画严密的自我独立体系得到发展的同时,不能使它形成自我封闭的排他状态,让笔墨与时代同步。所以我在做画时意象与抽象,写意与表现,泼墨与泼彩的点、线、面是互补交汇而交融的,水墨秩序也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有时黑白倒置时空倒错,于比例失调色墨无序中寻找平衡,常常是把前一做画阶段中的荒谬变为自圆其说的合理。主要强调物象与心灵情感的天然融合,最重要是强化精神。艺术与技术,我更看重艺术层面,我始终痴迷自然流露。

  梁琴:您现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收获颇丰(很有成就),这是不是与您的家人对您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马书林:虽然说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还是能保持相对比较平和的心态,我认为这种状态对做画至关重要,这当然离不开我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我爱人,她是我在鲁迅美术学院读书时的大学同班同学,性格相投,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生值得快慰的事,她是一个奉献型的良友式贤妻,读书甚丰,修养颇厚,通达事理,帮体慰心。每每遇到不顺心不顺意之事,总能及时得到善解人意的宽慰。我们生活无太多奢求,对贫富概念较为淡漠。妻儿生活亦无过多奢望,这也是使我心态总能保持平和轻松的原因之一。随年事增长,心态平淡无所求,对哲理人生更有的认识,极少的所求愈渐单一,心中只求家人平安上福。,闲时能多画点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3700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