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下波澜,墨生氤氲——读吴庆林新作

  吴庆林在北京当代中年画家圈中,夙以随和、热心、仗义但又敢于直言、眼界甚高、不轻易服人而出名。他的人缘不错,山水画为人所称道。这十年来,他的艺术有追求、有变化、有发展。是在中国画界,在原已不错的成绩上不断向自己提要求、不断进取且成效昭然的画家,不可不谓之难得。我认识吴庆林较早,当年我在《中国画》当编辑的时候,接待最早的就有他,那是他的画还弱,后来埋头两三年,再来编辑部的时候,带来的作品已相当可观悦目,显示出他对笔墨与形式感相当强的悟性。此时的吴庆林正以新锐之气踏进画坛。对于他的悟性和努力向上从而进步很快的精神,我是相当欣赏的,难免在刊物上多发表了几幅画,也算一点扶持新人的特殊待遇吧。
  吴庆林在90年代并没有停止艺术上的探索。这期间他曾经到东南亚一带谋求发展,沉寂了一段时间。叫“闭门思艺”也罢。有一次我去他家,他给我看的不是新作,而是他买的旧文物古瓷一类玩艺儿。我猜想当时他的状态正处于调整时期。后来去他家,他抱出整捆的画给我看,我发现他的画有了变化,不像他原先的作品“悦目”了原来比较轻快的风格变得沉重甚至有些晦涩,一时间令我心生些许遗憾,怀疑他是否因出国而“退火”。这一段时间吴庆林自己并不着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画头显出新的气象,近几年里他的画越画越自如,越有信心,越大气。从艺术境界上讲,是提高许多。
  然而这个笔墨观在百年中屡遭打压,80年底迎来的大好形势简单概括的说,就是允许中国画家按中国画的规律自主的去作画,而不必再听些“外行”的“指导”。
  黄宾虹是百年来第一位从中国画本体精神研究笔墨和进行实践的大师,他是把笔墨从“技”提高到“艺”再提高为“道”的“先知先觉”者,他的思想在数十年之后方得到重视。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画,有可能借着他的理论,使自己打开现代的大门,并以中华文化的独特的身份走人现代艺术世界的殿堂。
  话讲远了,再谈吴庆林的笔墨。懂得了笔墨并着意去研究去实践并达到新的理解,这是我从吴庆林近作中看到的端倪。黄宾虹总结了“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墨、淡墨、破墨、泼墨、渍墨、焦墨、宿墨”学习和领会它们,也只是技术层面的事,但是运用到画面上,随着丘壑的涌显,湿笔落墨,线与点的运用,形成不同的笔墨密度感与厚度感,这里并无特殊口决之类,全在个人性情敏感与经验,但要浓淡滋润,淡雅而不浮薄,浓厚而不浑浊,则不紧要靠多年操练修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鱼高雅情操趣味,不难设想胸无点墨与品格低俗的人是难以达到上述较高境界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画品即人品”“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的说法,听来玄妙实有道理。
  能做到“五笔”“七墨”诸法俱全的人是很少的,吴庆林能运用几种,已显示相当功力。他用线笔走中锋,笔笔送到,不阡不弱,用笔力度也远较十年前厚重得多,虹翁所倡导的“平、圆、重”三字约明可见,用线于舒畅中见厚实,于转折顿挫中见力度。近年来吴庆林画上用点越来越密越厚,也更为讲究。点是传统山水画的重要手段,山石上用点称为苔点,但每个人用点的习惯与手法大有不同,似乎和画家的个性与风格很有关系,有人点点很谨慎,只在树石的关键部位施以浓墨重点,更有人小心的在墨点上再加石绿石青“提醒”,弄得不好,工谨之外难为显得匠气。前人讲究点法的首推石涛,他在题画上写道:“点有风雪雨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自如烟点,有胶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法,气概点章耳。”我们看石涛的山水,像《搜画奇峰打草稿图》都把店法发挥得淋漓尽至,给人以郁郁勃勃极有生气之感。近人除黄宾虹先生外,黄秋园也是极善于打点的,他的大幅《匡庐胜境》诸图和焦墨山水都是成功之作。吴庆林近年悟于此境,和他早年学音乐谈琵琶印证起来,认识到作画用笔的线与点有如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抑扬顿挫、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大小轻重等等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画面,在石、树、屋宇、丘壑种种形象位置之上,笔墨的节奏、韵律就决定了一幅作品的品味气度包括人们常说的是否“耐看“与否。一幅山水画给人感到是丰腴还是枯燥,是厚重还是浮薄,是清雅还是浊俗种种口味,都与笔墨修养情韵密不可分。当然,这是已经前人反复总结过,又经全部实践证实的结论,至于每个画家能够达到的高度,则由个人的天份悟性与动力来决定。吴庆林近年的变化主要在这方面,如果说十年前他的画比较重修饰、重视作画面效果、笔墨还秀气多于力气从而令人感到内蕴不足的话,那么他近作品中笔墨增加了更多的随意性,在似不经意中笔墨层层积叠,墨点轻重浓淡变化丰富,画面上的感觉比较“毛”比较“厚”比较“深”,也更有韵味。吴庆林对笔墨有此认识并体现在自己的画面中是经过一番苦功的,他是一位在艺术领域颇具自信、思维独特、不断进取的人,相信他沿此道路坚定的走去,多方修习,终将到达大成的彼岸。是为序。

2000年仲秋,于京华咫庐

作者:孙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