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从事雕塑艺术十多年,原是学油画的,后来渐渐爱上了雕塑,本来油雕就不分家。但恕我直言,在国内,两者的地位实在太悬殊了,油画动辙上千万元,而雕塑至今还只能算“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有时它也会走出深闺,游走于街头巷尾,且风餐露宿伫立着。
这些年来,本人孜孜不倦地从事雕塑艺术的创作,相继获得了一些大奖,作品也被“收留”在申城的大街小巷。一些朋友频频光顾,希望收藏我的一些作品。但在交谈过程中,我在一些朋友眼中看到犹豫,他们担心雕塑会无限量地翻制。这种担心是正常的。但据我所知,大多雕塑家是不会翻制自己的作品的,而且也只有铜雕和玻璃钢雕才可能复制,像木雕、石雕、陶雕,都是惟一的。此外雕塑作品都是有着证书,注名编号、年代、日期、作者签名。而且作者也会考虑到市场规则,一旦无限量复制,只会砸掉自己的牌子。
雕塑属于舶来品,有写实的,有抽象的,怎样来鉴别和评判其优劣高下呢?怎样来决定哪些作品值得收藏?有没有什么参考标准?在这里,我谈谈我对这一系列问题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雕塑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与中国古代的石刻、敦煌彩塑相比,虽然后者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同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西方雕塑作品是艺术家以个人身份推出的,它强调和表现了艺术家的个性;中国古代雕塑是统治阶级为政治和宗教的需要而做的,在这里,艺人们是卑微的工匠,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
雕塑艺术中的作品,我把它们分为三大类:具象雕塑,抽象雕塑和写意雕塑。具象雕塑,因为其写实性,所以很容易看出其作者的功力,人体动态是否自然、传神。只要多看,稍作比较,那是极易判断的。
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古代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等,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写实雕塑因为能和人的形态极为接近,因而很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人们在收藏或购买时往往是首先考虑写实的作品。
抽象雕塑作品是令很多人都难以判断其优劣高下的,我在这里提出几条参考意见:其一,了解作者是否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他的抽象作品是否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再看看这个作品的原创性,如与他人作品有否类似,其模仿痕迹较重的收藏价值不高。好的抽象雕塑所传达的美和意境,我们虽不能用言语来描述,但我们完全可能意会的。这样,我们在欣赏和收藏时,就不会犹豫不决,没有方向。有经验的收藏者,在好的艺术作品面前他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它会产生共鸣。
关于写意雕塑:中国雕塑总体上是写意的而非写实的,其外形塑造虽合乎视觉真实但不符合物理真实,写意性还表现在气质的刻画上,更强调表现对象的整体气质以神感人。罗丹的雕塑我认为是写意、抒情的,他赋予泥土以强烈的个人情感并传达给观众,是非常感性的。他完全区别于传统雕塑的“木雕泥塑”这一范畴,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不是对客观事物作简单的模仿,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水准,其魅力与感染力能历千年而不朽,像这类作品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外雕塑界的动向和最新发展动态,包括绘画和其他姐妹艺术。我以为艺术不能被市场所左右,必须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并将西方的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作者:何黎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