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人们正在以一种普遍的方式再现昔日的意大利艺术。这些与古代艺术构成了肖像学上的语义关系,也构成了东西方之间的对话。基于其共享影响力,意大利文化构成一种跨越古今、涵盖各种复杂形式的普遍意识,这种意识在伟大的中国也有其影响力。中国也十分关注意大利,吸收意大利文化中的经典,再融入新的构想,通过对历史印记进行再加工,塑造出有文化特色的当代艺术。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中国艺术家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就像二十世纪初欧洲艺术家对非洲文化,或是十九世纪晚期印象派画家对日本的浮世绘和葛饰北斋的版画一样的好奇心。很多中国年轻艺术家倾心于文艺复兴或罗马帝国时期的遗作,对意大利文化在文化间的共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栗子找到意大利文化中的碎片,并将其加入到作品的造型处理中,跨越了语言的限制,在其与中国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臻善自己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是具有古代地中海风格的视觉通用语,它跨越了哲学和美德的桥梁,将意大利人和中国人彼此距离拉近,而栗子正是创建了的这样的语言美学。当然,特殊的差异仍然存在,但可交流的艺术范畴也在不断增加。作为未知因素和美学的补充,技术使得过去无法达成的文化共鸣变为可能,并创造出迄今为止最不可思议的搭配组合。这个技术包含思考的过程,对信息的管理过程,影响着作品的结构、定义和风格。在这个新千年里,美学的协同作用被用来定义一些重要的东西,并通过最终切实可行的共性,将遥远的文化彼此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飞跃。
栗子从一个元素——碎片开始,勾勒出她的整个艺术考古过程。她通过使用半身像、头像、四肢和立柱等破坏美学,我们脑海中的文物,我们的行为方式、缺陷和细节,构建我们的思想的形态。意大利文化始终与碎片相关,在多维度的时空里,一个原始模型在无数个地方成倍增加。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大师们(那些发明原型的人)创造了一个可复制的想象链效应,一个接一个的轻微变化,直到通过最小变量的集合汇聚出耀眼的巴洛克、纯洁的新古典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梦幻般的现代主义。谈及几个世纪以来的意大利艺术,首先要认识到它的脆弱性和碎片化,认识到它是以碎片构成的整体,它是一种文化,意大利文化,与忧郁的情绪和戏剧性交织在一起。我们一直在试图使用无数碎片对它进行重建。这是一场对不确定回归的怀旧之情与对更确定的平衡的意愿之间的无休止的斗争。栗子以理想化的方式从这个迷失却未消失的世界开始,在我们的哲学空间,用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创造了一种通用思想,融合两种语言,让不可能的愿景成为可能。
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塑定义了经典的标准。创作的一切要素都源自绘画和雕塑,源自造型主体之间的正面比较。这些是人类用来构建记忆的必要方式,把一个个瞬间定格下来,让它们停留在记忆、想象和文化的时空里,代代相传。中国古代艺术并没有偏离这种方法,只是参考物不一样,但其本能的意愿与拉斯科洞穴或十四世纪翁布里亚作家的意愿完全一样。几个世纪以来,社会发展赋予了个体文化特定的审美特征,逐渐形成了今天看似巨大的差异。事实上,由于对比技术的不断优化,新的共性的发现正在引发我们对消弭空间距离的普世价值的反思。通过对异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我们认识到横亘在文化之间的障碍是器物,而不是初始想法、内在需要和社会需求。日益精深的数字社会使得这种新人类的假设具有了合理的解释:具有共同属性的数字语言的技术,使得文化变得更包容和同质化,种族界限在消亡。
身体是达芬奇研究的焦点所在,是可以延展到每一种视觉文化的启示之源。它定义了达芬奇作为一名重视人类解剖、肢体语言、性、符号学、隐喻和哲学思想的艺术家身份。对艺术家而言,无视对身体的测量和描绘将是一条不归路,是一个令人沮丧而又极其危险的过程,这基本宣告了其创作与诗意和美感之间特权关系的终结。
躯干是拥有跳动的心脏的部分,是人体创作的中心引擎部分,强调造型标准的黄金法则。每个躯干都是一个解剖体,就像一棵树的树干或一艘船的船体,一个真正的引力平衡器,支撑着拥抱、运动、呼吸、消化、言语……栗子的构图总是从躯干开始,她的绘画追求立体感,使得空间和光线,复杂物质和形式彼此间构成对话。她善于引用和碎片模拟的手法,在创作设计和色彩构成中保留了那些有力量感的、坚实的元素,复现历经时间和岁月磨砺下的、具有考古材质的粗糙感。与此同时,用平和却富有肌肉感的方式刻画出强有力的躯体,仿佛其借助了成功女神的翅膀,并顺应了技术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具失去了重量感的外骨架。
透视是栗子的另一个核心要素。艺术家对此没有特别提及,正因为引用不需要明确的说明,而只需有条理的、个人化的、明智的艺术处理。如果我们看一下目录中的作品,就立马会注意到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而上学层面,苦行背景下的身体运动的主题。德·基里亚科(de Chirico)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小猫在周边线条之间敏捷地移动,经典的半身像就像坚如磐石的阴影,女性的身体带着超越绘画空间的神韵。每次我们都能感受到,在一个平静的地方,一个超越历史和现在的空间,一个实现东西方对话空间的中间地带,栗子以多样性的表达构建了一块异域文化共享的中立领域。
女性主义体现在艺术家的各种作品中。她刻画当代主题,观察经典、以敏锐的目光为经典卸去负荷。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而肤浅的世界,女性艺术家的成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令人欣喜。女性除了关注外表以外,还关注情感深度和视觉密度。她们捕捉到一个场景,并用碎片化的方式展现精神分析的场景,引发人们对外部世界有所感知时所释放的情感。栗子的作品重新唤起了女性的意识,通过有节制的使用碎片,使用透明度和亮度以及混合色彩构建和谐,使得光滑和粗糙毫无违和感地结合在一起,架构和表皮质感与躯干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匹配,光和影融入到作品中形成有仪式感的气场。这一切展现了一种柔和而有条理的本质,一种女性化的本质,构成完全非说教式的视觉故事,可以任意解读。从绘画到雕塑,从视频到装置,所有图像的背后都有一种生命的原动力,孕育着通过改造自身遗传系统来与新环境相融合,并以记忆导向未来的古典主义风格。
栗子的艺术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沉淀和矿化。作品背后有一种地质意识,仿佛是挖掘出的,将其与当代肥沃土壤结合,富含异质元素的腐殖土的作品。每个躯体或创作元素都以密集的方式搏动,引发层次分明的感官记忆。躯干就像一种大型矿石,让我们想起我们曾经是什么以及我们要走向何方:这些躯干是栗子的绝对精髓,是她敏感的灵魂和标志性的品牌;同时,当我们看到画作揭下面纱时,我们就打开了对躯干的记忆,感受到其在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魅力,了解了古典风格将走向何方,艺术将在哪里找到真正的记忆,如何来构建当代的共同的审美家园。
艺术是表面背后的对话。
艺术是岁月痕迹的重建。
艺术是无国界的存在。
吉安卢卡·马尔扎尼(Gianluca Marziani)
作者:吉安卢卡·马尔扎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