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是绘画中常见的词语,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翻开画史,早在魏晋时期就已有关于山水画写生的相关论述。
唐朝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成为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的重要论点,在千百年的时间里,被无数名家、画家以实践验证。

在国画中有成百上千种技法,最为知名的就有山水二十四皴、人物一十八描等等,仅论山水皴法,表现南方秀润平缓的披麻皴与描绘北方遒劲宽阔的斧劈就是最鲜明的分类。
这些皴法皆是古之贤者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依据各类山石、草木不同形制结构,加以概括归纳而创造出来的表现形式,画是对现世真实的映照。

时至宋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审美观的更高要求,文人把个人的主观感受注入到画面之中,是中国画的升华。
过去常讲“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写生便是对自然的复述与解读过程,在解读中,画家们依据眼前之景,复绘纸上,既不脱离眼前,又将心中所思之景附和,这是造境。

明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可见,画自心而始,心随目而动,目之所及的华山就是本源。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内心赋予情感,这是写生所能提供的养分。

到如今写生是画家们提升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画家的写生作品也饱含着画家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和艺术交融的理解,由于写生相较于创作而言,既包含了画家的情感,又不会脱离现实,因此写生作品更易理解,也是了解一位画家较为的直观的方式。
作品欣赏


陈丙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博士,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师,出版有《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集》《明心见性—陈丙利作品集》《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集》《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作品集》《山水观我—陈丙利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