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突破的旋律

             突破的旋律
———读曹宝峪山水画有感
                  文/吴秋雨
     木心先生说:“艺术成长于格律而死于自由”,这句话不仅是指诗而言,因 为“格律”有两种,一是外在的有形的格律,另一是内在的无形的格律,忽视前一种,还可以是艺术,忽视后一种者,就快将不复是艺术了。
      “格律”就是程式化,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技法和构图都是程式化,每个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去熟悉和解读传统国画,而收藏家也往往会用古人的程式去解读作品的优劣。使当代艺术家为了迎合买家而不敢跨越这种传统的程式。
      今天的艺术家大多数已经被名利和金钱绑架了,失去自由,千篇一律,苍白无味。
      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又称“后哲学”,对传统理性哲学有着强有力的挑战和消解作用。
      曹宝峪能够大胆地用解构主义
的美学哲思去挑战传统山水的程式化,实在难能可贵。这说明他对美学的高度认识和自身艺术方向的定位。有了内在学术的高度理解,也就从容自信了。
       我跟曹宝峪已经交往多年,对他还是有所了解,他为人低调,语不惊人,善于思考,默默耕耘,勤奋好学,才不外露,传统基本功很扎实,大画驾驭也很强。他一直在尝试着画面的突破,整体好像总是不太协调。
        几年不见其作,今天看到他的山水作品,风格突变,令我刮目相看。
         细读他的山水新作,构图丰满,大刀阔斧的笔墨纵横交错,块面虚实结合,线条苍茫流畅,视觉张力扑面而来。
        新的视觉效果有着鲜活的笔墨图式,也就是他多年来在寻找的自身艺术语言形式,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可以寻找出作品循序渐进的裂变规律。前者有着别人的影子,后者已经脱颖而出,画面形式独特,看不到别人的影子。
        新的视觉效果并不是无规律的涂鸦,中国的笔墨元素就是线条的张力,节奏灵动,如果没有笔墨,仅仅是图式的表现,那就很难体现中国画的生命力。
        他的笔墨厚重,疏密协调,简练的笔墨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我感觉他不只是形式而已,画面有笔墨情感,还是有内在学术的可读性,他的内心世界是强大的,外表的憨厚掩盖不住画面的才情。
       有着新的突破,他就会很从容自信,就会不断完善自己,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是有高度的学术内涵,格调很高,让读者眼前一亮,心随画游,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我相信他还会画得更好,也会有更多的人读懂他新作,只要是美的东西,都有共识,世人都会青睐,祝贺他找到新的绘画元素,未来会有更完美的新作问世。
                 2019年7月2号于贵阳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