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最难的山水画是什么?
我认为最难的山水画是永远不重复的创作,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
我画了近五十年,油画与中国写意画,正好各半(其间,从来没有中断对中国汉字的学习、书写与书写艺术的创作实践)。
几十年这样走过来,我一直在摸索着艺术规律,对自己提出最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地遵守着艺术规律去创作自己“三不重复”的作品。
开始,我结合自己的长处,把中西绘画作了对比,经过苦苦思索之后,选定了一个目标 : 找到中西绘画相结合的融入点,创作自己的中国写意山水画作品。
我们知道,中西绘画是在完全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产生的不同的两大艺术体系、甚至是两个相反的艺术理论体系。
西画的画理认为,物体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光影、色彩、体积、动感、质感、视点、距离之中;我们中国画理却着重于表现精神层面化了后的意象。
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强调描绘对象的真实、准确,完全是从客观对象出发,而中国画的价值不在这儿,中国画一开始就没往写实上走,没有说谁画得象才高明,而是往写意的方向走了,画一条鱼并不一定象某种鱼,而是具有鱼的总体特征,知道是鱼,人们不会过多追究那是什么鱼,画树林点很多点,也没人去追究那是什么树。写意,意是主观的,把主观与客观放在了基本同等的地位。
中国画追求的是笔墨,笔墨从字面理解就是一种工具毛笔、墨汁、墨块,其实后来笔墨二字的内涵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延伸、越来越丰富,把笔墨解释成是用笔用墨的方法,这还不准确,它更深刻的含义是通过用笔用墨所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和意识,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点线(西方叫笔触)有没有审美价值,有没有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到底美在哪里,追究的是这个问题。
要做到用我们的笔墨语言来阐述,两者结合之后的融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地去创作,无疑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国画学习与创作者面前理论和实践中难度极高的课题。
不重复,难!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来画中国山水画,难上加难!
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我认为:客观事物的品质、数量、以及它们在空间中实际存在那种的距离,是西方绘画表现手法中的强项,把它们融入到我的写意山水画作品中,也是我喜欢进行的有益探索,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创作的实践中,我都不能放弃我们中国画艺术的根本特色----写意精神。我用中国绘画中的笔、墨、色艺术语言在作品变化莫测的阐述,完全可以达到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目的。
真正的去做起来,确实很难,毕竟是两大相异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所以此前必须深入地、系统地进入两者的基础理论学习。如果仅仅知道它们的一些基础理论,不参与到两者的创作实践中去也是不行的。毕竟,油与水是排斥的。犹如,中医的经络系统和西医的神经系统,都是可以感知的,两者,却不能等同。
几千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为此感叹、为此困惑、为此突围的,绝对不会是少数的人,我也没有例外。
我不敢为此而迷惑、困顿,更无权选择因绝望而放弃。
我这五十年来的学习与创作是这样做的:前二十多年画了油画,后二十多年画了中国写意画,绘画的同时,结合了理论学习。这五十年毛笔没有离手,也就是说书写艺术的学习非常重要。
如今,细心的朋友欣赏了我的山水画作品之后,不难发现,在我的山水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中,求笔墨、求意境、求气韵、求神似,已经基本上体现出中西绘画两者之间很好的融入性。
下面
请欣赏附图 让作品说话青岩素湍 浩然之气
日映岚光轻锁翠
春晓绿野秀 岩高白云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谢谢欣赏 欢迎常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