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程大利先生习书撷片


余根基浅陋,学识有限,不敢妄谈书法。


自孩提时,父母耳提面命,知有颜柳。弱冠后,沉迷丹青,于书法意义始有觉悟。初,研读“告身”、“争座位”,尤喜“祭侄稿”。心摹手追,体悟结体及用笔。及长,知用笔须从金文、石鼓入,一波三折,积点成线。忌尖、滑、扁、轻,宜留、圆、平、重。此道亦是做人之道,余渐修渐悟,始入学书正途。然编辑工作繁重,秒阴难寻。遂于编书过目处时时留心,要紧处字斟句酌,审美眼界大开。渐由唐入魏,由魏入汉,再探上古。“礼器”、“张迁”、“好大王”、“石门颂”诸碑过眼,尤其“好大王”,百读不厌。“散氏盘”气息端庄,顶天立地。吾写山水章法趣味常从书法得,而用笔多体味篆籀“金刚杵”之精神,一笔不敢轻浮放任。


眼界既开,古今榜样有所选择。右任于翁乃活用北碑第一人,融碑入帖,消化六朝碑版,笔法由方变圆,体势楷、行带草,内擫外拓,气息从容。八十以后思虑通审,碑帖高度融合,成一代大家。


余有幸访散之老人,深为先生状态感动。散老每写字,如入禅定,腕下可听得『沙沙』声。虽龙蛇舞动,然行笔甚慢,笔笔见金石趣味。所谓笔力扛鼎者,散老即是。


余之学书,一者得益于编辑主业,读论研史,且学且思;二者向当代书家学习,众同道皆可为师,见贤思齐;三者余丹青为寄,五十年不辍,『书画一律』,乃昔贤古训。余于画法中琢磨书法,独有心得,证得『书画同源』道理。


一艺之成,良工心苦。所学虽勤,所得尚浅,一生躬行,白首未成。书道无涯,诚哉斯言。深望识者指出瑕疵,以匡不逮               

程大利 丁酉夏于紫庐师心居   
   

程大利作品赏:









昔贤论书选段

蔡襄《评书》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摘自[北宋]蔡襄《端明集(卷三十四)・杂着》
 
苏轼《东坡志林》
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摘自[北宋]苏轼《东坡全集(卷九十四)・赞三十七首》
 
姜夔《风神》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间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摘自[南宋]姜夔《续书谱》






昔贤论书选段

苏轼《论书》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摘自《御定佩文斋画语(论书六)・宋苏轼论书》
 
崔援《草书势》
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抑左扬右,兀若疏奇。兽跂鸟時,志在飞移;
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摘自[北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笔法之一・晋卫恒四体书勢》
 
鲍照《飞白书势铭》
盈尺锦裁,片字金溢。仙芝繁弱,既匪足质。
虫虎绩律,又要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笔。
——[南宋]陈思 摘自《书苑菁华(卷十八)・书铭・南朝宋鲍照飞白书势铭》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