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傅抱石 《杜甫像》 设色纸本 立轴
136.9x57.2cm 1964年作
傅抱石先生以其苍莽纵横的山水画驰誉天下,开创了新金陵画派的山水新风。他又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对于人物画的兴趣,联系着他对于史的癖嗜。在他留下的为数可观的人物画作品中,大都为上古衣冠,如屈原、苏武、陶潜、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岳飞、文天祥直至石涛。他不是单一地为他们造像,他是在揣摩、想象他心目中崇仰的偶像……他们是久远历史中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智慧、气派和风神的代表。
“诗圣”杜甫(7/2—770)一生大部落魄,故于民间疾苦有深切了解,对豪门权贵深恶痛绝,诗风沉郁苍凉,有“诗史”之称。抱石先生有感于此,在1959年应成都杜甫草堂之约作《杜甫像》时,便选择了杜氏“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妙句作题,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的高尚气格。五年之后的1964年,先生以同一选题先后画了若干杜甫像,该图便是其中之一。
此图写诗人袖手立于新松林中,翘首仰视,眉宇间透出无限的希冀与期盼。窄长的条幅中,新松挺立,劲锋直上,造成了勃郁高耸的气象。这正是诗人所期待的,寄着他的热望!作者写诗意,仅取首句之松,而不画一笔竹,这一割舍用得正好,正妙!
抱石先生笔下的“上古衣冠”既具顾恺之的高古,又有张大风的超逸,更多的则是他自己的变化与生发。试看图中杜甫微仰的脸面,那眉眼间的钩划,含有多少深情!那髭须上的晕染,仿佛可闻诗人的鼻息呢!这正是抱石先生艺术的高妙之处。
文/萧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