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尖上的传承 | 郑志刚美学课堂

 

还记得,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推出时,我彻夜不睡追看的日子,内心满是感动。纪录片勾勒了中国非凡的传统工艺,详细介绍不同工艺的制作过程和精细之处,手艺高超的工匠花了一辈子的坚持不断磨练,才能成就如此精湛的手艺。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工匠肃然起敬。

广彩传承人及其精湛的手艺

这些经过指尖代代相传、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的工艺又怎能在时间巨轮中消失呢?鉴于这点,我在2018年成立了亚洲首间扶植中国传统匠人及守艺者的非营利艺术及文化基金会——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KCG),致力传承与复兴加快将失传的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我们同时建立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呼吁大家参与。

广彩传承人亲临K11 MUSEA现场

大家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有多深?以下给大家介绍几种 广彩——也称作「广州织金彩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工艺的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绘以多种颜色浓艳的彩料,最后涂上金彩。作品构图细致紧密,图案多样。对广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K11MUSEA一睹多个精致的陈列品。我们更邀请了广彩首屈一指的传承人亲临现场作示范,让大家亲身欣赏这工艺的精巧之处。

广彩——广州织金彩瓷

百宝嵌——起源于明朝晚期。百宝嵌向来容易引人联想,以各种奇珍异宝精工镶嵌入木料或漆器表面,每件组件皆精雕细琢,然后拼砌组装成富有寓意的图像。成品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

百宝嵌

灰塑——古称灰批,起源于唐代岭南,盛行于明清时期,常见于华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物的屋脊、高墙上的雕塑及装饰,作品以色彩鲜艳明亮、工艺精细、富立体感见称。

灰塑

木建筑——中国木建筑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年前的穴居和巢居。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中国建筑宣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当中以宁波木建筑最为突显中国木建筑的黄金时代。

木建筑

无论你是走进K11 MUSEA或K11 ARTUS寓馆,都能发现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踪影。最近,KCG与K11 ARTUS寓馆携手举办的首个展览《多宝·宝多》介绍了基金会致力保育的中国传统工艺,并展出K11 ARTUS寓馆收藏的多件古董广彩瓷及百宝嵌精品。展览展示了现代化的多宝格,糅合百宝嵌及广彩这两项传统工艺。此两项工艺作品各有风韵,尽显古人寓物于乐的风雅及闲趣。

广彩瓷古董——雍正时期红棕色釉茶具

展览摆设中的细节,如多宝格旁边以1:1比例复制的广州陈家祠灰塑狮子像还有启发自浙东传统建筑物上常见设计的现代化藻井,都在展示中国不同地域的建筑智慧,希望大家里里外外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粹。

《多宝·宝多》展览及复制的广州陈家祠灰塑狮子像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自我的微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