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画艺术这两个不同的表现方式的看法。
赵少俨:
因为工笔跟写意这个概念是清末才提出来的,以前工笔就是院体绘画,写意叫文人画。现在好像把工笔定义到很工整,线条很细腻,设色很淡雅或者很均匀,我对这个观点不太认可。因为工笔画不是你画得认真,反复地去描,反复地去染。
工笔画应该准确的去界定它,就是要攻心,用你的心去画画,还真的非常少。拿写意来说,现在年轻人一画大写意就有特别江湖的那种感觉。好像现在的美学思潮都往功能这方面走了,画出一个美丽的画面来,给人或者很沉静、或者很悠远、或者很艳丽的感受,但是只能给你视觉上的体验,心理体验反而很少。
写意,往往感觉笔情墨趣就是写意,真的不是这样。写意里边也有工笔的技法或者工笔的那种态度,也要融入到写意画里去,否则真是进了一个非常空泛的概念化的空洞里面去了。

半在空虚半在山 22x65厘米 纸本水墨 2019年
02对宋朝花鸟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的看法。
赵少俨:
宋代花鸟画应该是中国历代花鸟画的最高峰,因为它的审美好,懂审美。那什么是审美?你看宋代绘画,它每个叶子放的位置,都是有关系的。比如一枝花或者一只禽鸟,在里面都有关系的存在。
我们现在对这种审美观要重新架构了,尤其是宋代很多瓷器、器物什么的都是很素的,一般不专业的人还真看不懂它好在哪里。到了清代就不一样了,全是花花绿绿的东西。

春禽处处讲新声 22x65厘米 纸本设色 2019年
03我是如何进行写生的,写生能为我带来什么?
赵少俨:
谈到写生,现在我们大概的理解就是背着画夹子,拿着水墨,在一个环境里边去画画。其实这种写生方法现在很流行,但是我不赞同这种写生方法。
我出去写生完全不这样做,我可能就是拿着手机去拍一下,去到自然中去感受。真的感受跟你回来画画是两个概念的,你必须到现场去,必须看到真东西,他打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要找出来去思考。它绝对不是我们拿着一支画笔,把它画完、画出来,因为自然界的东西已经很生动了,你现场就能表达的更生动吗?不可能。那么你就需要去思考,到底这个花的精神也好,形态也好,姿态也好,它哪里感动了你,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萼片或者花蒂,它都是很美的。那感动你以后,你怎么去表达它,这个也是需要思考的,不是在现场急就章地的画出一张画面来。
现在往往都背着夹子,可像一个大艺术家了,都在画一个场景,这是很无聊的。实际上对花鸟画来说,它的内容是很微观的,也就是说,一个小草它就能感动你。
我一般出去写生,都是在喝茶,实际上是在思考。别人就老觉得怎么每次你出来写生都不画画呢,你看他们又画了几张,又画了几张。这是一个任务吗?我对这种任务不感兴趣的。我觉得我每次出去都是独立的去找几个角落,去拍一些可能常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哪怕一个小石头缝里边儿,钻出一颗小草或者是一个小昆虫什么的。我喜欢发掘这些内容,然后回到画室里,再融入自己的这种表达、感情等等的,再进行一系列的创作。

《雪晴何处觅春光》 22x65厘米 纸本设色 2019年
04您会用那些喜好增进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灵感?
赵少俨:
我觉得我现在反而喜欢生活了。我喜欢做菜,而且我真的是背着包去菜市场买菜、也会去还价。我们现在都离生活太远了,这个是我现在最大的兴趣。
当然平时我们这些画家都喜欢买点文房,比如说笔墨纸砚等等。尤其是对材料的喜好,这是每个画家都具备的,以至于每个画家的库房里边,都有几十万的纸,上百万的纸都有可能的。不过这个倒不是说是你的一个真正喜好,这只是你的工具而已,就目前来说,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兴趣。
个人简介

❖ 赵少俨:1975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
出版专著:
2003年出版《赵少俨作品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5年出版《赵少俨文人画风》
2007年《美术报》技法讲座连载
2008年出版《墨花集》三卷(杭州西泠印社)
2009年出版《写生集·花卉篇》(杭州西泠印社)
2016年1月出版 《墨花墨禽画谱》四卷(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被中国编辑家协会评为金奖,同时被中国海峡两岸图书博览会评为最佳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