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传统笔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态和意识形态,还是一种文化形态。笔墨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深度相关的。当面临着当代的生存环境和多元文化后,笔墨从个体生存体验出发,追求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特征。可以说,水墨艺术在当代遭遇的困境并不只是形式方面的问题,而是其所代表的传统内涵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表现出时代精神,也就是说当代水墨中笔墨的含义已突破了传统笔墨的范畴。当代水墨的创作和欣赏不再将人的品性与德操作为相应的衡量标准,而是尊重自我,尊重现实生活,尊重情感,并在西方审美方式的影响和参与下进行着自我语言的表述。当代笔墨已摆脱程式化模式,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向着个体情感的表现性方向转化。笔墨也正努力地挣脱既定的传统束缚,从各种可能性中寻求着文化突围。
不同民族都有各自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笔墨是中国艺术在发展演进过程中的独特创造,是中国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味在视觉艺术中的体现,标志着中国精英文化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上的高度。“笔墨”作为中国水墨的表达语言,不同时代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旨趣是不同的,但是它具有着超乎寻常的稳定性,有着与传统文化深厚的“血脉关系”,其根源在于“笔墨”从一开始便是审美主体“心”的产物,为“物之象”“心之迹”。笔墨不仅仅是形而下的技法和物质媒材的展示,更是精神文化的体现,而且其表达含义也随着“心”的感受和环境变化发生变异与演变。因此,笔墨不仅仅是一种技法,更包涵着一种精神,技法是可以不断创造的,但精神是永恒的应该被继承。
从传统的角度看,用笔和用墨是中国水墨创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水墨形式系统中最生动、最富有特殊性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构成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绘画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笔讲求顿挫、转折、方圆、粗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神态。用墨讲求干、湿、浓、淡、合理调配,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物象,在白色宣纸上产生色彩丰富的画面效果,呈现出无穷的韵味,使其充分达到阴阳和谐的美妙境界。当代水墨的提出则彻底打开了一个新的水墨实验空间,水墨画创作朝向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以水墨为媒材的多种形式的作品不断涌现,无论艺术批评界如何评价,各种形式的探索一直都在进行,一直都在受到关注。
▲刘明 秋山修道 35X139cm 纸本水墨 2012年
笔墨的解放是指笔墨无论从表现媒材、表现形式、表现对象、表现效果、表现心理等各方面都与传统笔墨有了很大的不同。当代的笔墨表现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实现了情感表达的直观性和主动性,抛弃用笔的讲究,在无笔的的规范之外和抽象的形式组合下,以色彩、造型、构图抵消传统书法用笔式的“笔墨”。在换位、异化过程中,把“笔墨”等转化成视觉符号任意地使用,然后再做一种脱离了“写”的意义的“笔墨”运动,在丢弃“笔墨”的同时,力求建构新的水墨形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水墨艺术家已不再迷恋于传统大师的描摹和简单的继承,而是用笔墨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生存体验。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对“笔墨”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其价值意义和笔墨标准无人否定。因此当代水墨的创作中虽然笔墨的形态各异,但仍然立足传统和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并以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为统揽全局的标准。
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关注微信公众号刘明山水画、艺盘新视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