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贾又福:研究传统,牢牢抓住两点
一、着重研究古代大师的“自我”,研究他们的艺术观,研究他们表现在代表作品中的精神状态。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比如石涛,他多愁善感,情绪变化很复杂,或忧、或喜、或孤高冷傲,或凄楚悲凉。他还两次接驾,又到北京逗留两年之久,和御用画家合作,欲得到显贵们的赏识而不可得。晚年潦倒,抱恨而终。石涛有话憋不住,都题在画上了。他的题画诗文也许是历代画家中首屈一指的。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现只举一例,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 年)三月,石涛往乌龙潭赏桃花,在舟中写《云山图轴》,题云:“写画凡未落笔先 以神会......以我襟合气度,乃在山川林木之内,其精神驾驰于山川林木之外。随意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这里记载了石涛对生活与艺术关系之精辟见解,突出了物我精神感应是高层次的变化和精神世界,看出他强烈的个性,这就能较准确地摸到石涛的脉搏,把握石涛的“自我”所在。那你就很容易理解石涛的画为什么题材那么广泛,为什么笔墨技巧痛快淋漓,一片神行。范宽、龚半千、石溪等又各个不同。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二、着重研究大师的典型作品中的高层次艺术规律,从一笔一墨的精微到整体形式构成的处理。如范宽、董源虽千笔万笔,笔笔严谨考究,“笔笔用简”;石涛、八大,一笔再加一笔,不等于简单的两笔,虽寥寥几笔,给人以丰富无穷的美感,无限的审美享受,即所谓“笔笔用繁”。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龚半千的画层层深厚,加千百遍,不厌其繁琐,远观摄人心魄,近取其妙无穷。各种规律,最要紧、最高级的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的生息变化规律。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譬如:禅学讲“不二法门”,给予艺术以启示,可以灵活一点理解: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不刚也不柔(刚柔相济)、不润也不苍(苍中见润)、不疏也不密(疏中有密)、不动也不静(静中有动)、不繁不简(简中有繁)、不虚不实(虚实相生),总之,变化无常与大道齐一,是最根本的规律。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局部
毫无疑问,在艺术实践中,你悟到了这些道理的奥妙所在,你的审美观就会发生变化,由低到高,可以得到升华。
贾又福作品《深山秘藏》长卷赏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