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把传统笔墨技法与写生融为一体
此类水墨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生命的延续。是在继承传统笔墨规范及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走进大自然,重视自然山川的真实物像对山水画创作的现实参照意义,在山川河流自然美的直引下对传统笔墨技巧和程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发现和创造新材料及运用综合手段加强对自然山川形象的提炼塑造和对客观对象的深入刻画。由于现实山川景色的时代迁移,画家不再完全局限于古人提炼出的笔墨技巧,面对山川的现场写生使得画家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深入。同时现代构成意识的运用和各种艺术观念也渗透其中,使这一类山水画的具体样式变化丰富。由于对现场山水写生的重视和对于题材性和主题性的偏向使得传统笔墨又焕发了新生,产生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2)强调视觉冲击力和主观精神意味的象征性
此类山水画在参照书法用笔的古典传统规范同时,不再局限于笔墨技巧的精妙和对个人的内心的反省,而是以当代人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看待自然山川,以自然山川物象作为参照,以面对自然山川时的真情实感为基础,用画家的艺术功力和涵养从现实山川的感悟中提炼出笔墨语言,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意味强化画面形式和高度个性化笔墨语言的提炼,加强画面内在形式因素的语汇构建及其象征意味,将自然山川形象特征用传统笔墨皴法转化为一种具有主观性的艺术语言概括,来表达画家对于自然、生活之间的崇高理想,营造出来一种寓意深远的宏大的山水意境,体现出画家心灵深处的、隐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由此传达出画家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神秘本质的敬畏,探索自然景色的永恒结构和画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实践的创作中用大的笔墨块面、少量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构建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给人营造出了一个寓意深远和具有主观精神意味的审美体验。贾又福的作品把太行山脉的浑厚雄壮“静”和山里人的朴实柔美的“动”结合起来,利用墨色的大块面之间的留白表达出山川的博大精深,同时让黑色的山川渗透出一定的象征意义。把山的博大与人的精神相联系。周韶华则运用宏观的现代笔墨和色彩融合感,弱化了皴擦点染的微观的笔墨效果,借鉴点线面以及形体之间的构成关系加强山水画的视觉冲击力。
▲刘明 太行牧歌图 48X180cm 纸本水墨 2013年
(3)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宇宙空间视野的不断扩大,以及影像技术的启发,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和艺术视野,使山水画在视觉和审美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山石云水组成的自然形象和时空观念。此类山水画通过对画面的拼接、组合以一种超现实意识建构建新的山水画时空观念,利用人的视觉对物像分离图象的重新视觉组合能力,以丰富的想像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具有哲理性审美境界。这种创作方法在打破自然时空的限制将传统山水画的某些笔墨语言因素及题材和主观的超越现实想像思维相互重组和融合,以视觉形式的潜意识和心理空间的联想为新的探索,用富有哲理性的审美观为当代水墨山水画展现了新的意境诠释和文化认知,使山水境界更加趋向于一种超乎现实的表达。画面中局部有时具象,有时抽象、有时又混合一体超乎现实,但是整体看又是合乎视觉逻辑的。刘国松是较早在山水画领域探索这种超现实的神秘感和宇宙意识的实践者,他以宏大的山水场面叙述着当代人对“天人合一”的重新阐释。卓鹤君的山水画作品以传统山水画的某些景象作为蓝本展开想像,把超现实的想像移植融合到其中,在传统山水物像与当代人的想像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把人们的视觉和想像带到远古或者宇宙未来的时空。张志民的《北山》系列中,树石的随意穿插与布局显示了对传统笔墨的驾驭能力,画面的时代气息和对远古精神的畅想相结合,浓重的笔墨和似是而非的造型表达出了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卢禹舜的《静观八荒》中,把传统的某些皴法从原来的山水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分离出来加以放大,使它们成为画面结构的主体形象,加上梦幻般的艺术想像和对于超现实境界的理解,同时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哲理性的独特感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又曾相识的独特山水意境。
▲刘明 春山卧游图 139X69cm 纸本水墨 2016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