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冬(新疆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2018 年8 月9 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在新疆当代美术馆开展,这是巡展首次来到新疆。在观展过程中,我不断感受“新视界”艺术作品中的“新”味,这个“新”是有态度、有意义的“新”,是要有不一样的外表与内在,有不一样的视角。“新”在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创作里面应该如同星光之于夜空,夺目又不过分,很多年轻人在创作早期保平求稳,在“新”的层面上投入精力不足,不敢尝试不愿突破。然而让人欣喜的是,本次的展览里闪动着青年创作者不少“新”的光芒。
黄子恺《夜是城的归宿》2016
中国艺术界的繁荣拉近了艺术展览与艺术工作者的关系,诸多美术馆的展览已经预订到一两年以后了,由此可见艺术工作者们海量的创作成果和强烈的展示欲望。与此同时,各地美术馆呈现各种主题、风格和创作题材的展览,释放出灼热的能量。21 世纪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梦想引燃了中国美术事业如此蓬勃的爆发力。置身于艺术展中,在艺术工作者与观众汇成的洪流中,人们的心间有欢愉,有思考,亦有对理想的神往。
然而,艺术创作与艺术展览的发展关系不都是水涨船高的,纵观艺术展览的现状,有两个现象值得审视:
一是艺术展览的优化功能。现在,艺术展览方式异彩纷呈,艺术展览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艺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只在展览平台里进行修复,也不能只靠展览的优化功能进行调节、帮扶。比如,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是最常见的现象,现实中,艺术总在呈现出分布不均的态势,有的是地域分布的不均,有的是艺术门类存续生命力的不均。有的风格流派影响广泛傲居主流,有的风格流派寂寥冷落鲜有作为,即使同一种艺术门类,也会在某个阶段里有高峰低谷甚至断层,通过这些现象,艺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精神追求以及艺术工作者群体的素质构成。同时,艺术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会超越时代,成为一种体现民族精神、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标杆。
赵庆峰《丝路漆语》2017
许多时候,艺术工作者难免会与艺术生态环境纠缠不休,在造成艺术发展冷热落差的众多原因中,人对艺术类型、核心精神和格局、趣味的判断成为“制约”发展的要素。自古至今,艺术工作者们施加于美术格局上的热情不均,是源于外部还是内心?是否屈从于利益而迎合世俗的评价?此时,艺术展就成为优化创作格局的最佳突破口,它有意无意地提供给有感悟的艺术工作者亮剑的可能,艺术展览的助力和艺术工作者自我的挑战可以调节艺术生态,从而建立新的话语秩序。拥有足够勇气和智识的艺术工作者才有机会在时代中脱颖而出。事实上,优化从未停止,活力生生不息。
二是艺术展览的引领功能。在历史上,一个好的艺术事件可以影响一个社会文明的走向,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需要用展览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每年官方发布的众多展览征稿,以及数不清的个展、联展、提名展等,皆有利于催生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动力,但是艺术展览不能松懈自己的立场。艺术展览是能够起到艺术引领作用的,可以高调地摒弃那些丧失文化使命、无病呻吟的平庸虚伪之作,可以旗帜鲜明地树立起艺术的维度,切实解决艺术工作者创作上的困境,也可以包容和维护差异性。
蒯连会 《春水东流》 2015
谈到对“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的印象,我认为,这个艺术展览以独特方式与作品的构成,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期待。尤为让人称道的是精心筹划打造的“传承乐守”“寻源拓进”“时代新赋”等多个主题板块,既明确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宗旨,又给予作者广阔的发挥余地。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作者基本都是具有一定实践造诣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他们的人生智慧基本形成,从开始获得资助到顺利完成结项的这一时段里,不仅仅是付出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也是青年艺术工作者自我塑造的过程。
刘悦《手机围城》2016
对于项目的评判,直接检验作品只是常规方式,作品的质量和起初的构想相一致只是基本要求,能否看到艺术人才的艺术潜力,或者说通过作品感受到文化思想,进而探究完善保障艺术发展的机制则是更深层次的要求。国家艺术基金的优势就是广纳青年艺术人才以推进艺术的繁荣,作为个体劳动的艺术工作者借助国家艺术基金实现了“自选动作”。“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将国家艺术基金的精神融入社会中,也必定会产生春风化雨般的积极效应。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