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10-24 11:58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并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但由于缺少题材的创新和生活气息及现代审美意识的表达而制约了其发展。当代中国画作为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应如何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画家是一次大的考量。
辽宁画家黄文丽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证实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哲学意味和传统水墨世界的无穷魅力。黄文丽的花鸟画富有野逸之气,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她的作品形神兼备,不纤不霸;她追求的并非形质的逼真,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气势、气韵和气质;她注重在万千变化的诗意生活中体悟造化之道,以艺术家的情怀去表现自然之美。从其作品看出,黄文丽巧妙地引入彩墨写意之境,在画面中,画家的笔墨表现功能、传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溶为一体。她注重线条的运用,用笔疾徐得法,沉实苍劲,与章法布局结为一体,从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丽清之风神。读来如同诗歌散文,画中藏意境,画外有余音,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耐人细品;她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其作品笔墨精致,丰满充实、严谨精当,从中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她在深入传统和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她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文人高雅气质,乐观、洒脱、平和、天真无拘和超凡脱尘。其作品题材源于写生而多鲜活、宁静之态,清绝妙远,自得天趣,有虚和飘逸之情态,画家能在万千变化的诗意的花木禽鸟中体悟造化之道,把在创作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表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和生命之美。
从黄文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淡淡的禅意。“禅”的本意为“静虑”,要以期彻悟自己的心性,主张排除一切外在干扰,以空灵澄澈的“本心”体验为主心,并在直觉的观照中“我”与“物”融为一体,使“我”的清净本性与大千世界往复交流,领悟到本心清净,一切皆空的终极真理,从而达到顿悟。这种神秘的悟性是一种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不是客观世界的具体反映,而是一种心理再现,并在“顿悟”中将这种心理再现,依照自己的审美要求重新组合,这就是禅宗的“梵我合一”。这种思想不仅与老庄的“天地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境界相一致,而且对中国画写意性艺术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她的画作展现的大多是一些极单纯的自然景观,画家用洒脱灵动的笔墨,画面中富有激情的笔墨呈示出鲜活的动态和特别的效果。画家直抒胸臆,以写意的手法,取其意而不取其实。正是画家艺术上的创造力使她的作品由“写意”向“写心”转化。画家凭着她的感情和感觉去画画,看似平淡的景物,当画家以艺术的语言再现时,已把个人的情感寓于其中,意境构成也不过如此。她的作品构图新颖,色墨灵活松动,使人们可以感受到空气在画面流动以及大自然的宁静与安祥。而且用墨浓淡干湿皆俱,使画面层次丰富,画家所作的一切都可让观者体味到什么叫作平凡中的美。综观黄文丽的系列画作,其作是画家心灵情感的迸发,是画家感知自然的心得和心底的世界。用心品读就会让人有一种神往,有一种赞叹,更有一种依恋,那种读画后的轻松愉悦,是对现实缺憾的补充,是对茫茫红尘的片刻游离,也是心灵沉寂后的自我发展。画家笔下物象能激起我们“崇高”、“激荡”、“和睦”、“宁静”和“迷蒙”的情怀,它真有一种“群山流水清风去,祥云迷雾款款来”的感受。她的作品,源于画家一种博大的、装得下大千世界的胸怀,画家尽管不能改造世界,但可以创造理想世界的境界,用她的生花妙笔写就出独具风神的彩墨世界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作者: 郭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