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辑 |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入围艺术家——郭钰婷


个人简介
2019年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9年-至今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在读

参展经历
2019年
广州“33当代雕塑奖学金”   33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
曾竹韶雕塑奖学金展     中国雕塑博物馆   大同
北京公共艺术文献展     北京
天津国际设计周——梭•影    天津
再亚洲——中日艺术与潮流创意设计交流展    天津
2018年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师生优秀作品展   青岛
独角兽艺术博览会 阿那亚    秦皇岛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展览月   天津 
第二届“艺术天津”群展   天津
“渡口”天津青年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展   天津
2017年
“被动式”天津美术学院青年展  考拉艺术空间  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优秀作品展   天津
参展艺术天津“走位”公共艺术单元   天津
天津美术学院“绘生活·俯仰之间”作品展  天津
2016年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展览月  天津

所获奖项
2019年   入选天津美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 学院奖
2019年   入选广州33当代雕塑奖学金
2017年   天津美术学院“绘生活·俯仰之间”作品展 三等奖
2014年    天津美术学院“金涛奖学金”作品展  优秀奖


    物质自身的独特属性非常纯粹,它们各自有许多的不可替代性。物质是有温度,会诉说,能承载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与它们的交流,能够实现互相引领,逐步深入,遇见更多的未知。在创作中,我不断平衡“我”和“物”的位置,当物质能够触及到敏感的神经时,它的一切细微之处会被放大,我的感受也会被放大到最大化。例如,《无物》系列中的树藤和旧钢筋,我只着重强调了它们自身的形态,最终的呈现却带着某种韧性,形态上的相似也把自然和理性的关系拉进了一步。作品呈现的不是凭空创造出的形态,而是紧紧依据其存在的本身。
——郭钰婷


作品赏析






《无物》系列  2019年

作品说明
《无物》系列中,我着重强调了它们自身的形态,但最终的呈现的效果却带着物体的某种内部韧性。物质自身形态上的相似把自然和理性的关系拉进了一步。



《曙光#2》  2020年

作品说明
这是母亲在疫情期间带回来的一束没有经过处理的玫瑰。它们也许是花店折价、滞销的花,因为它们看上去并不精神,但那是鲜有的一次我将母亲与鲜花联系在了一起,而不再是油盐酱醋。那天母亲不熟练的、小心翼翼的处理、呵护玫瑰,满眼欣喜,让我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一点点热爱和希冀,以及时间背后的代价和悲伤。我不舍它们凋零、消失。

在我快把《曙光#1》中的一支玫瑰缝合完的时候,我被这些花瓣各异的形态、颜色经过时间沉淀后产生的细微变化所吸引,感受到不确定的力量和来自自然的诗意,继而开始了《曙光#2》的创作。整个画面就像诗,有节奏变化、甚至有标点,生与死的花瓣都在同一个画布上,希望能抓住时间的渐进和生活的悲凉浪漫。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