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中国山水画的画面生动源于气眼,没有气眼,画面就是死的,气韵生动就无法实现。气眼主要来自于画面的留白。《道德经》上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房子是由有形的建筑结构和无形的空间共同构成的。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创世之柱》未装裱版

山水画亦是如此,留白不是空虚无用之处,而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它既可以“计白当黑”作为一种颜色来表达光暗、远近和具体的物象,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画面气的存在与流动,也就是气眼,气眼既涉及整体的布局设计也存在于细节部分的处理,如果一幅作品画面漂亮,内容充实,却没有留下足够的气眼,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憋闷。

在《创世之柱》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整体的气韵贯通所营造出的空灵之感,更可以体会到大愚对气眼的细节处理的巧妙。首先画面中有许多有意留出的小块儿空白,笔墨至此戛然而止,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道理,但从远处观看,整个画面因此变得通透灵动。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创世之柱》细节

其次观察画面的浓黑之处,是破墨、积墨、宿墨的层层积染,显得黑密厚重,然而在这层层浓墨之中必然会留下一个个小的光白,整个画面因此就活了起来,就如黄宾虹所说“岩岫杳冥,一炬之光,如眼有点,通体皆虚,虚中有实,可悟画境。”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创世之柱》细节

《创世之柱》中既有黑中透亮,实处求虚,又有亮中有黑,虚处求实,有的空白之处大愚会施以扶疏的草木、嶙峋的山岩、通透的楼阁等,这即可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过渡更自然,也赋予气更多流动的韵律变化。

白摧朽骨龙虎死——大愚《创世之柱》中的知白守黑

“我们从何处来?”——大愚《创世之柱》的灵感来源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大愚作品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大愚作品

一烛之光 通体皆灵——大愚《创世之柱》中的“气眼”

大愚作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加薇13718811023

      很好,想收藏当代保真名家字画联系电微13718811 23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