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给艺术家的第60封信_通往成功之路

                      观者与作品
       艺品观,赏,读,可以是多角度的,多重性的,尤其是读非具象作品,可加入自我审美格局。
      我们说过,艺品只有通过观者参与才算完成了一件作品,艺品才算走上了自己的路。
       艺者制造艺品的过程,是在经历着一次次艺者本我意识的熔炼和升华。
       在艺品制造过程中,参杂着艺者较复杂的技术与意识的精准融合讨论,其中有着更多层次的穿越与回归,或否定着某一阶段的偏执思维定论,或否定着偏离思维真实轨迹的借用模式。      艺者一生也许都在否定着过去,或拖拽着过去无法丟弃的意识本我,只是在述说此一阶段故事的变异中,将过去的形态撕的粉碎,或亦拼凑了影子刻下的土壤结构。
      艺者无法做到与大师们的天才理论,却也能激励自我之原初动能,执着而深研的开采着自我认知路径。
      非具象艺品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变异语言的技术范畴,完全与现实的常规数学计算不能相提,她可能是色,形,体本身的影像哲学参与,或也自编自导了一套个体的天文数字,或也许是最简单的孩童遊戏,加杂着成人的阅历读写。
      读多了或尝试了这一领域的体验,则更能深刻读懂其中奥妙,或与艺品共享新世界的灿烂与景象。
      艺品制造中,艺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艺品的理解,也只是个百分比中的一部分,因在制造非具象艺品过程中,有其偶得性和盲点区域的搁置,这也许就是给观者和理论家留下了另外解读艺品空间的百分比,使作品更具观者和艺者的参与空间,使艺品更具社会性和个体性,观者和艺者各有说辞,都行,都可以。(2019年7月16日王亚中)中插图均是王亚中作品

                     王亚中艺术简历
——198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
——1985年发起组织参与太原现代艺术展(《中国当代美术史》有记载)
——1993年发起组织参与题为《乡村计划·1993》大型艺术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日报画廊展出(中国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十几家媒体有记载)
——1998年旅美访问考察、展览,结识了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并收藏我的作品三幅。
在美期间,得到耶鲁大学The Andrea Frnk Foundation,Inc 基金支持(同年仅有四位世界艺术家得到此项基金)
——2000年从美国回国,定居北京亦庄,建立工作室,并以“绿色、空气、水”为主题创作。
——2007年影像作品《手和水的约定》影像作品,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作品被玛格南图片社殿堂级摄影大师勒内•布里收藏)
——2009年在北京德滋画廊举办《绿色•空气•水》个人展览。
——2018年在山西太原创办“加洲私立美术学院”
——2019年在山西太原椿山艺术空间举办《空境》个人展览。
——2019年加入“新骑士国际艺术家联盟”
——2019年“CaCa咔咔画派”发起人之一
——2020年担任“中国北方新骑士国际艺术家联盟学术主席”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