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年6月20日是我们朵云轩首创中国艺术品拍卖,敲响第一槌整整二十年。大年初二,我和沈毓琪老师同去苏州金鸡湖张府新居给张宗宪先生拜年,大家谈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张先生一开口,总是显出他的精明和幽默。“祝先生,现在的房子真是太便宜哦!”房价这么贵,他还说便宜,我心里有点纳闷。张先生紧接着说:“我这套房子,以前要100张画来换,后来10张来换,这次我卖掉一张画得到的钞票,用掉一半就买了房子,是不是太便宜?”我立即明白,他是说这二十年,画涨得太快了。
“祝先生,侬阿记得我买过朵云轩一张画。”我回答,记得。那是我在香港与永成合作拍卖,他来竞买我们推出的齐白石《双鸭图》,时价16万港币。“这张画现在值1500万。”张先生收藏一直兼备投资眼光,所以一说就要报价,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二十余年前在香港朵云轩与永成合作的拍卖场上。他穿着一身彩色的衬衫,风度翩翩,。一落饭席,谈笑风生,顿时成为中心人物。那次他捧场买我们的东西。不久,我在国内举办朵云轩拍卖会,我给他写了封信,寄去目录,希望他给予指教和支持。因为从他送我《云海阁藏中国瓷器精品》一书获悉,他自诩云海阁主,意指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乘飞机四处去参加拍卖会,是拍场的风云人物,名冠天下的“罗伯张”。我们在境内办拍卖会,当时希望他来帮衬。
那次首场,我们动员了张宗宪、罗仲荣、许祥杰、杨启霖、王仲芳等一批大买家来竞标。张先生对我们年轻人很支持,多次前来朵云轩以指导。他不仅答应自己来捧场,还拿去了很多目录,派发给他的朋友。
1993年上海朵云轩首届拍卖会张宗宪(举手者)领1号牌,旁边坐着米景扬(左)和陈逸飞(右)
6月20日下午,静安希尔顿座无虚席,张先生身着橘色西服,领取一号竞投牌,坐在会场的前面。他的左右坐着陈逸飞和荣宝斋经理米景扬先生,后面是后来嘉德拍卖的总裁王雁南和华辰拍卖的总裁甘学军,格外地引人注目。这也是我一直很佩服他的地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掩饰自己出人头地的性格。
第一张作品丰子恺《一轮红日东方涌》,估价2万元,起拍价1.8万元。没有想到拼抢如此激烈,一来一回,抢了几十手。我在台上看到张先生始终在热烈中保持沉稳,像演员在拍场表演一般从容。最后,他已12.8万的高价将该画收归囊中,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上场为此敲响了第一槌。这一天,张先生一路高举高抢,除了自己买到手250余万以外,还帮我们把很多拍品顶过了底价,大大地提高了成交率。这次拍卖总成交830万,张大千、任伯年两件拍卖过100万、总成交率74.5%,业绩比当时佳士得、苏富比还要好。这与张先生的到场是分不开的。所以,二十年来,我一直对张先生心存感激,几乎每年去苏州给他拜年,听取他的高见。
丰子恺《一轮红日东方涌》
朵云轩以后,“罗伯张”的一号牌出了名。在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的第一场拍卖会上,他还是举一号牌,并且将第一张拍品吴熙曾的《渔乐图》从7000元底价一口叫到1.8万元,最后以8.8万元夺得,博得了头彩。1994年9月,他又在北京瀚海的首场拍卖会上手持一号牌,一口气买下了1600万元,吃下全场拍卖会成交额3200万元的50%。后来1995年在他的故乡苏州举办了第一次拍卖会,他依然举一号牌。回忆中国拍卖二十年,张先生的一号牌成了一种符号,也给市场以积极的鼓舞。
我想,论财力,他不属最多,论专业,他属自学,但他实在是收藏界的传奇人物,学什么像什么,有一股钻劲。他早年经营珠宝,又转而收藏瓷器,达到一流的程度,他的藏瓷集就是明证。1999年和2000年这批瓷品两次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几乎全部以高价卖出,成交上亿,为市场带来了生气。“雍正青花五蝠桃纹橄榄瓶”以1104.5万港币成交,创下清代青花瓷最高价。2006年在苏富比,他的《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港币拍出,而他当年的买入价是117万元。
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90年代继古陶瓷后他又华丽转身,收藏起近代书画。这正是我认识他的时候,见证了他的这一过程。他频频出入拍卖场,每次向我们要目录复本10余册。后来我知道这是他精明过人的地方。他把目录分给各地优秀的鉴定家帮他推荐精品,他自己则专注于顶层设计,重点收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等二十世纪18位代表画家的作品。数年之间收集了数百幅书画精品,苏富比出版了两本精美画册,在很多城市举办画展。其中上海的展出设在锦江小礼堂。我闻讯而去,看到他的收藏质高量富,硕果累累,真是名不虚传。
张先生的收藏理念是“看得见,买得到,捂得起,卖得掉。”从现象上看,他是投资型收藏家,而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在于向业界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收藏一个系列,再转下一个藏品系列,都有阶段性成果,又不使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无所追求。
果然,他的画作陆续在苏富比以高价拍卖出。他又开始下一个战役:悄悄地满世界地去收集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彩。这是明清时代由西方引入我国的工艺,绝大部分为御制。张先生收了100多件,在故宫专家的协助下出版了精美的藏品集,于2007年12月在家乡苏州博物馆举办了藏品展。此后,又在佳士得和苏富比卖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在人们惊叹之余,张先生又于2012年春天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他的鼻烟壶收藏展,计有400余件,多姿多彩,雅俗共赏。那天我们上海收藏家代表团50余人前去祝贺,看见张先生跻身人群之中应付不暇,笑容可掬,我们一致评论,大家称他为“收藏界的常青树”真是不虚言!
(选自《祝君波再谈收藏》上海文化出版社 定价:48.00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