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早起醒来,无意再睡,临窗而坐,窗外很静,想写点东西,却又不知道写点什么。
翻看以前写的文字,发现大多是随笔而记,随性而写。我喜欢这种形式,每一段文字都有它独特的灵性,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清晰回放。
我的随笔,没有虚构,也极少夸张。多是记录过往,记录经历,有悲喜情愁,有淡然释怀,唯一不变的,是我的率真直白。
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遇到了我生命中该遇到的所有恩人和贵人。
改变我人生的最重要的恩人贵人,也是我的灵魂导师,是恩师冯骥才先生。
多年来,先生对我帮助多多,恩教多多,关于其中细节,《我心中的冯爷》一文中已记之,今天就不再赘述。
记得我最早把我的《母亲》《摩喝乐》拿给先生批阅时,心里忐忑不安,毕竟那是我第一次写随笔。不想,先生看后,结论是: “小董,很好呀,可以直接上中小学课本,只是需要改几个错字病句 !”并且,先生叫来他工作室的人员,每篇打印几份,分给一些学院的教师:看看,这就是初中毕业的小董写的。
虽然我知道这是先生的一种鼓励方式,但能得到先生的夸奖和鼓励,谁不高兴。
之后的《老徐》《借手机的女孩》先生也都说不错,很不错,还为我的《老徐》做了点评,为我的《借手机的女孩》改名定名。
在我新书《摩睺罗》《双吉羊》出版时,先生特题写了书名和推荐词:“用文字记录记下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是一种幸福,为董达峰散文集题。”
这里我特别要提的是,在我新书出版后,第一时间送到先生手里时,先生说:“不错呀!很不错呀!我有空会好好看看的,我能看完你的书,就是对你最大的鼓励和认可! ”
谁想几天后,先生来电话:“小董,你的书我看了,真的不错,你写的文字越来越好了,没有事时,多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挺好的,不要急,慢慢来。”
“好的,谢谢冯爷! ”
“对了,你的书里有几处错字病句:
一、简介里的波士顿大学的"士"弄错了,不是"斯",是"士"。
二、50页里西苑出版社的苑写错了;还有编辑的辑不是"寄"是"辑"。
三、83页里不是推"翻"是推"动";没有图,却写了(图三)。
四、最后几页的名字用字不符。”
说到我的画画,先生不仅经常指点指教,偶尔,也示范合作。
有一次,先生还戏称: “小董,画得不错呀 ! 直接送保利拍卖,比何家英画得都好。”
“这两幅不错,直接送拍卖吧! ”
我知道,这都是先生鼓励和激励的一种方式,但心里还是偷偷地高兴了好长时间。
借先生吉言,我的画真的有人喜欢了,且不少品味高的人士,这两年就真有收藏机构和个人开始收藏我的画。
再说我的篆刻,先生不仅为我的多部印谱题写书名:《董达峰治印初集》《董达峰治印二集》《董达峰治印三集》和《董达峰印集》,还题字记之:“凿石为字,印纸为鉴,此文人之雅好也,然达峰有这般兴趣,虽不曾研习篆刻,捉刀为之,居然有模有样,可见艺文一事,非同技能之工,贵与随性,亦成真好也,吾见而喜,因题之。”
在我无数的有趣、好玩、珍贵的藏品上,先生也偶有题跋留记。比如在我收藏的众多古代欧洲铜版画上就有多幅题跋,在我收藏的老剪纸上,在我收藏的老年画上,在我收藏的摩喝乐中……说到摩喝乐,冯先生的天津大学冯研院的博物馆里还借展着我一百多件珍贵的唐宋摩喝乐。
在我乔迁之时,先生还特为我题字:"男儿有志力达峰顶",更是为对我的鼓励和激励。
对于我的收藏,先生在《春天最早是闻到的》一书里说:“……令我惊喜的是,一天我身边一位酷爱古物收藏的年轻人董达峰居然捧来一大批摩喝乐。其数量之大,品相之好,做工之美,内涵之广,令我震惊。这位小董先生属于那种从爱好进入收藏的,其实从爱好比从盈利走进收藏会走得更远更深,他连与此相关的史料书籍也一概收罗起来,有的书我也没读过;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收集和聚敛到如此一大批多彩多姿的摩喝乐。这是一宗重要的文化财富。不仅实物天下少见,还由于它关系到七夕的风俗的内涵与流变,于我国风俗史的研究是颇具价值的……”
我的书房名字"问书斋",也是先生给我起的: 问书斋,看似简单实则有先生的用心,先生的书房叫:问纸斋,他为我题"问书斋",其用意很明显,就是想鼓励激励,我这个没读过书没上过学的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呀!
先生还送我春夏秋冬: “小董,这个好玩,你做一个好的有意思的框子,挂在你的书房里,春天有春、夏天有夏……”
关于先生对我的好,对我的恩教,对我的帮助,对我的鼓励,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今天就说到这吧,天快亮了!
2019年6月18日 写于天津问书斋本文作者与冯骥才先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