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心中的冯爷(四)



2011年9月28日,下午4点18分。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四楼大画室。
冯爷的大画案上,摆放着新征集来的一尊石雕,两块汉砖和一幅精美的汉画像拓片。
冯爷,是我对文学大家、艺术大家、教育大家、恩师冯骥才先生的尊称。
冯爷说:“小董,过来看看,这些东西多美!有文字、有图案、有人物、有动物、有车马、有宫殿……,你看汉代已经把美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现代人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看,这是我刚拓的。”
“您还会拓拓片?”
“你知道我是怎么拓的吗?”
“不知道!”
“拓拓片需要用布包包棉花,然后再往宣纸上喷些白芨水等(我也没听懂),我这里没有,我就用宣纸团了个球,蘸些墨,铺上宣纸,喷些茶水,也有点粘劲。这不,我拓出的也不错,阴阳虚实都有吧?”
“有意思,真漂亮!”
“你再看这尊石雕,纯民间的东西,很是有年份的,刻得很是有味道,中国的狮身人面像,应该到唐宋以前,这石头二三百年风化一两毫米,你看这里风化了足有四五毫米,回头我写篇短文,这尊石雕很是不错,……。”
“真棒了!”


“有一年,我与作家陆文夫同游苏州园林,陆文夫说写小说就要像苏州园林里的回廊,每到拐角处总有一个不同的窗口,在人们感觉到了尽头时,总有新的东西吸引着你。我告诉他,读一篇好的小说就像吃桃子,你不仅要吃透它的皮肉,也要吃出桃核,最最重要的是还要拿锤子敲出桃仁,才算弄懂吃透。很多事情必须抓住重点找出核心,结果很重要但也必须重视过程,……。”
接下来,又说了很多古今中外的趣事,从文学到诗歌,从书画收藏到艺术创作,从作家到画家,一直说到他自己的多年感悟和感受,接着说到外国文学和好莱坞大片时,大多我只有听的份,有些听也听不太懂。
6点半左右,小吴和庄师傅敲门,来到大画室,提醒冯爷该下班了。
冯爷说:“好了,该去看老娘了(冯爷有福,母亲94岁身体还倍棒),小董,给我拿着包。其实,再好的艺术品也是有价的,亲情才是无价!”
临走时,我顺口说:“这张拓片可别扔,我要了,哪天您高兴了,再给我题几句拔,不就是一件上好的艺术品吗?谁见过冯爷亲手拓的拓片,还有您独创的方法。”


“哪天?现在咱就写,小董,倒墨!”
冯爷走到大画案前,信笔题字:是日有鲁人送汉砖两块  随手拓之  皆墓主人出行图  上砖文官下砖乃铜镜形神皆美  堪宝之  辛卯仲秋之日  照夜轩冯骥才
“这再盖印章,这一个闲章,这一个长条章,明天我把印章盖上,那就更美了!叠起来,我拿回家,盖上印章再给你。”
“谢谢冯爷!”
在电梯里冯爷又说:“小董,做一张好的拓片需要……。”
冯爷又说了很多。
电梯到了一楼,走出电梯,冯爷又给我讲了足足有五六分钟,才匆匆上车。
冯爷摇开车窗:“小董,回头我给你打电话联系!”
“好的,冯爷再见!”
今印章盖好了,冯爷拿来送我!
真高兴!
2011年10月6日,于天津问书斋


本文作者董达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加薇13718811023

      很好,想收藏当代保真名家字画联系电微13718811 23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