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心中的冯爷(五)


一个人
一句话
一段文字
或许会触动你的灵魂
改变你的人生


我从没想过,篆刻能跟我有什么关系,也没想过自己会学习篆刻治印。
机缘巧合,我愣是爱上了这门文人玩的艺术,且爱得一塌糊涂。
几年前,恩师冯骥才先生,七十寿诞,想给他一份惊喜,突发奇想,亲手治印两方敬上,于是,在我收藏的众多印章料中,精选两块,愣是刻出:大福,大寿。




说到这两方印章,也很是有趣。从未学过篆刻的我,连怎样拿刀都不会,就别提刻印章了。
选出章料后,没有刻刀,也没有凿子,如何刻字?难不倒俺,俺是倒腾五金工具的,公司里不缺各种刀具,顺手拿来大大小小各式刀具,但无一顺手;最后,在家里偷拿夫人的钩针,先划出反字模样,然后尅吃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篆刻处女作品:“大福”“大寿”就这样诞生了,代价是左手食指上多了几个针眼。
几天后,先生回津,我拿去祝寿。先生评价“还不错”,并给予鼓励和指导。心里美滋滋的,这便激起了我对篆刻的兴趣,且我自己也感觉还不错。
于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疯似的看篆刻书,访篆刻人,选印章料,买篆刻刀,购好印泥。
白天翻书,夜晚刻石。
无论是去成都开会,还是到广州出差,就连回老家参加同学儿子的婚礼,也带上石头和刻刀。有一次,去广州出差随身携带刻刀和石料,顺利通过安检,在下榻的宾馆里刻了几方,送给了参加画展的来宾,反响热烈。可回来时,愣是被广州白云机场的安检给扣下没收,还说是管制刀具。


有时我睡觉也在手里握着一块石头,老伴经常说:你病得不轻,马上就神经了。
后来,我阅读了《怎样学篆刻》、《齐白石篆刻大全》、《齐白石篆刻字典》 、《弘一大师印存》、《弘一大师篆刻全集》、《邓石如印谱》、《金石大字典》等等。
当然,也没少翻看早年存的一些清代老印谱。期间,也得到了不少篆刻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经过两年多的狂补恶学,魔般剋刺,因为我从不用印床,篆刻的时候左手手指被扎烂多处,右手手指磨出老茳几个,石头刻烂两箱。
我篆刻印章本就是半路出家,也没有正式拜师学习,算是无师自通的野路子,我治印,不打稿,不用印床,手拿即刻,没有章法,全凭随性发挥,自由奔放。
一年后,先生为我的印谱题写书名:《董达峰治印初集》、《董达峰治印二集》、《董达峰治印三集》。并题字记之:凿石为字,印纸为鉴,此文人之雅好也,然达峰有这般兴趣,虽不曾研习篆刻,捉刀为之,居然有模有样,可见艺文一事,非同技能之工,贵与随性,亦成真好也,吾见而喜,因题之。


今春,著名爱国实业家,收藏家樊建川大兄六十岁生日,也专门为其治印两方,并换得墨宝:《心经》一幅,建川兄甚是爱之。
上个月,著名漫画家朱森林先生,在内蒙古包头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在签售自己的画集《坏老头》时,忘记了带印章,有点失落。这不难,我已习惯随身带有印章料和刻刀,咔咔几秒,为朱先生治印一方,救场即用,朱先生笑了,购书者笑了,我也笑了。
我刻印章,不按套路出牌,随心随性,只图乐呵,身边的兄弟姐妹,哥们朋友,作家诗人,画家学者谁喜欢就给刻一方送之。


真也好,假也罢;好也好,赖也罢;随性也好,用心也罢,这都不重要了。
回首这四年,刻了近千方印章,有了《董达峰治印》三册,《问书斋印存》四册,《达峰印存》两册,也让我有意无意中,学了一门手艺,这就够了,足够了,我很满意。

本文作者与朱森林先生、刘栋先生

附本文作者的几方篆刻作品

守古


风流


小酒


桃花源里可耕田


朱森林


无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