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解读 | 存在之力——何嘉维作品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2020德龙杯·钢铁雕塑创作营


1515 Young Artist Creation Plan

2020 Delong Cup · Steel Sculpture Creation Camp


艺术家说




生活应该是艺术的底色,坚持用作品表达人生感受。其实我希望能有机会多向老一辈的雕塑家、艺术家学习。随着年龄越大,感受力理解力增强,慢慢回味老一辈的艺术作品,真厉害。艺术不单单是创新,传承也很重要。当下所有人都在玩手机,手机里还永远保存着优秀的艺术作品。多元的时代,也从来不缺经典。

——何嘉维





《魂噬•曻》、《魂噬•浮》俯视图



何嘉维的作品《魂噬•曻》、《魂噬•浮》由耐候钢、钢渣、钢筋与钢管等材料构成,两件分别为长宽高均3米、长宽2米、高2.2米的结构。作品使用钢渣、钢筋条与钢管等不同的钢铁形态搅结、包裹,最后嵌入到精密设计的骨架中。





《魂噬•曻》、《魂噬•浮》

 


层层包裹下的废旧钢筋呈现出或交错,或重叠的形态,百公斤的钢铁团块被焊接组合,再经过艺术家严密的设计,一点一点焊接嵌入框架中,使得每一部分都被钢筋、钢管等形成的网格束缚,同时各个部分均有支撑。底部配有两个圆形底座,通过焊接圆环钢筋与角状钢板与悬空部分形成联结。




《魂噬•曻》、《魂噬•浮》局部




灵魂是有重量的吗?当我初次看到“钢渣”的时候,禁不住的发问一下。他巨大的能量吞噬着我的身体,余下就是21克灵魂的重量。作品呈现对“钢渣”的五层吞噬,对于每一层的围绕,由外而内代表着物质、身体、大脑、精神、灵魂五种要素。我想试图通过形态共振的方式,来消解“钢渣”的物质性,让“钢渣”的重量感变轻,让观者看到无限神秘的灵魂。
 
——何嘉维




《魂噬•曻》、《魂噬•浮》局部



站在作品下,观者能直观感受到钢铁团块带来的重量感,与此同时,经过纤细的角钢与钢筋链条的连接,作品内部重量变得轻盈。大量的钢铁以线为形态进行塑造,丰富着作品的细节。废旧钢铁经过不断的弯、曲、折、叠、柔等处理,使得作品不落于僵硬与单调,造型更为丰富灵活,同时拥有更多层次感与空间感。




《魂噬•曻》、《魂噬•浮》局部


艺术家充分思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关注并表现物体表面之下所覆盖的空间,将结构进行压缩再强化;通过放缩与同构,使得作品内部沉重的钢渣变得轻盈,并以此来揭示人原本状态的存在方式,引导观者重新发现、认识、审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灵魂。






 

艺术家通过个人化的形式,将材料进行组织再结合,展现出对媒介处理的方式,并通过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束缚与禁锢在作品中形成视觉张力,揭示一种凝重之美;艺术家通过更为深度的思考,赋予作品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


 



何嘉维的作品从个人的身份出发,探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与存在的思考,表达了对个体生存本质的关注。




作者:田园

编辑:田园

监制:张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